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德孺池上二首·其一》
《过德孺池上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李处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树色溪光五月寒,幅巾藜杖接清欢。

吞声鸟自屏中过,倒影山从镜里看。

佳处唯堪著胸次,平生久已付毫端。

向来未筑沙堤路,岂信东山有谢安。

(0)
翻译
五月的溪流与树木映照出清凉的景象,我头戴幅巾手执藜杖,享受这份宁静的欢乐。
鸟儿无声地飞过屏幕,山景倒映在平静如镜的水面,如同在镜中观看。
美好的景色只适合留在心底,一生的美景早已被我用笔记录下来。
一直以来,都没有在这里修建通往沙堤的小路,谁能想到这里会有像谢安那样的隐居之地呢?
注释
树色:树木的颜色。
溪光:溪水的反光。
幅巾:古代男子的一种头巾。
藜杖:藜茎制成的手杖。
清欢:清静的欢乐。
吞声:无声。
屏中过:通过屏幕或窗户飞过。
倒影:倒映的影子。
镜里看:像镜子一样看。
胸次:内心深处。
久已付:早已交付,指已经描绘。
毫端:笔尖,指书画创作。
沙堤路:沙堤小路,常指隐士居所。
东山:指隐居的地方。
谢安:东晋名臣,以隐居而闻名。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闲适之美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远的意境铺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与独特的情感寄托。

"树色溪光五月寒"一句,以“树色”和“溪光”勾勒出一个生机勃勃又不失清冷的春日景致。"五月"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描绘为夏之交际,天气温暖而非酷热,但诗人却用了“寒”字,可能是在表达早晨或傍晚的凉意,或是对那份清冷的独特感受。

"幅巾藜杖接清欢"一句,“幅巾”指的是古时女子的头巾,而“藜杖”则是竹制的拐杖,这里可能是在形容诗人在自然中的悠然自得,享受着清新的山林气息。"接清欢"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生活的喜悦。

"吞声鸟自屏中过"一句,以“吞声”形容鸟鸣之细微,而“屏中”可能是指室内或某种遮蔽物后的空间,表现出自然界与人造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倒影山从镜里看"则是一幅奇特的意象画面,用“倒影”来形容山川之美,如同镜中所见,既增添了景致之美,也反映了诗人的审美角度。

"佳处唯堪著胸次"一句,“佳处”指的是这般美好的自然风光,而“唯堪著胸次”则表达了诗人对此情此境的深刻体悟和内心的满足。

"平生久已付毫端"一句,以“平生”指代平常或终身,而“久已付毫端”可能是在说诗人对于这份生活的态度早已了然于胸,且乐在其中。

最后两句"向来未筑沙堤路,岂信东山有谢安",“向来未筑沙堤路”表达了一种自然无需修饰的美好,而“岂信东山有谢安”则是借古代名士谢安隐居东山之事,以此比喻诗人自己也乐在这般清幽自适的生活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他那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

作者介绍

李处权
朝代:宋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猜你喜欢

清隐岩

地迥隔尘寰,石门云闭关。

幽人澹无事,白鹤相往还。

(0)

赠钟春谷星学

五星聚东井,老人现端门。

总是太平象,浑仪妙用存。

岩傅本骑箕,执筑付无言。

一旦寄霖雨,夜梦形至尊。

试问古冯相,此数如何论。

太乙照西蜀,子午斜谷昏。

毗陵星霣石,田里春风温。

穹壤一理气,理为气之根。

步推寻其元,太极昭乾坤。

(0)

夏夜

青灯人语寂,池塘响蛙蛤。

孤坐如老禅,门开风自阖。

(0)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十九

交游重金石,里巷毋泛寻。

胸中抱明镜,妍丑不相侵。

热交但以貌,冷交惟其心。

势利易苟合,道义难力任。

咏春发真趣,邀月开凡襟。

夷险祇一节,鸡鸣风雨林。

(0)

饯别郭帚斋游湘南

扁舟今日去,昨夜月添愁。

诗满湘波上,名高庾岭头。

友朋千载事,今古一般秋。

石鼓多遗刻,君能寄雁不。

(0)

句·其六

惟月卿曹重,占星使者贤。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