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出昆崙墟,江出岷山底。
涵涵受百渎,滚滚经万里。
水惟准之平,而德鉴之比。
离堆与砥柱,何事中流起。
坐令平者倾,复使明者滓。
臣门虽如市,臣心要如水。
勿为砥柱激,乃作天地纪。
在家而有怨,惟舜处父子。
在邦而有怨,惟旦忧室毁。
夫岂忿欲哉,过是非天理。
萧曹贫贱交,隙自将相起。
迄能除芥蒂,至死相推美。
彼亦何所监,覆辙有馀耳。
同时秦汉人,异趣百代史。
河出昆崙墟,江出岷山底。
涵涵受百渎,滚滚经万里。
水惟准之平,而德鉴之比。
离堆与砥柱,何事中流起。
坐令平者倾,复使明者滓。
臣门虽如市,臣心要如水。
勿为砥柱激,乃作天地纪。
在家而有怨,惟舜处父子。
在邦而有怨,惟旦忧室毁。
夫岂忿欲哉,过是非天理。
萧曹贫贱交,隙自将相起。
迄能除芥蒂,至死相推美。
彼亦何所监,覆辙有馀耳。
同时秦汉人,异趣百代史。
这首诗以水为喻,描绘了河流从源头到终点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寓言了为官之道和个人品德的修养。诗人首先借昆崙和岷山的比喻,强调水的源头深远,然后指出水的包容性和公正性,如同准绳和平镜,反映出德行的光辉。然而,他也警告水中的砥柱和离堆可能会破坏平衡,暗指当权者不应激起纷争,而应如天地般公正无私。
接着,诗人提到臣子应有的态度,即使在家中或朝廷面临不满,也应如舜处理父子关系,旦忧虑国家安危,而非个人恩怨。他引用萧何、曹参的故事,说明即使是亲密的朋友也可能因小矛盾产生隔阂,但若能消除芥蒂,相互推崇,才能成就伟大的友谊。最后,诗人以秦汉时期人物为例,指出尽管时代不同,但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和对公正的追求是永恒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为政者德行的要求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的智慧,具有深刻的道德教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