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交白露,此夜起金风。
灯下倚孤枕,篱根语百虫。
梧桐何处落,杼轴几家空。
客意惊秋半,炎凉信转蓬。
明朝交白露,此夜起金风。
灯下倚孤枕,篱根语百虫。
梧桐何处落,杼轴几家空。
客意惊秋半,炎凉信转蓬。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深沉的秋意和个人凄凉的情怀。"明朝交白露,此夜起金风"两句设定了一个清晨凉爽、微风习习的秋季场景,"白露"和"金风"都是对秋天特有的自然现象的描写,既表现了秋天的清爽,又预示着气候的转冷。
"灯下倚孤枕,篱根语百虫"则是夜晚的景象,诗人独自一人靠在枕上,听着虫鸣声,这种寂寞的氛围加深了秋夜的宁静与凄凉。"梧桐何处落,杼轴几家空"中,梧桐叶落是秋天常见的情景,而"杼轴几家空"则透露出诗人对家园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客意惊秋半,炎凉信转蓬"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旅客,对于秋天已过大半而感到惊讶与不舍,同时也体会到了夏日炎热与秋风凉爽之间转换的自然节律。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秋思和离愁,以及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今夏苦雨多,积水遍四野。
田庐化乌有,流离状难写。
迩来见三白,云兆明岁丰。
可怜蚩蚩者,何以御严冬。
愧我寒素子,敝裘以蒙戎。
一身且不庇,何可及物功。
侧闻圣天子,恤民廑宸虑。
诏令赐冬衣,不待叩阍诉。
博济古所难,沟壑谁见收。
鸠形与制面,骇视泪交流。
却听朱门内,歌管声未休。
天道固如此,杞人胡独忧。
翠螺调墨,蕉叶迎凉,细写乌丝蚕茧。
都道我,一生贪看,桃腮腻脸。
怪髯奴、也撚霜毫,凝盼着、真真低唤。应恋。
听偷声减字,霓裳重按。玉宇琼楼非远。
羡徵车似水,子初荐。敕使填词,早遣宫娥传遍。
猛惊醒、残月晓风,重回首、酒旗歌扇。休怨。
拚青衫已老,紫罗今换。
筛月笼烟,拂云捎粉,琅玕环绕墙头。
正幽人睡熟,初捲帘钩。
坐拥骚茵墨宝,红尘外、车马都休。
山房好,鹅溪一幅,点染清秋。飕飕。
潇湘南去,便渭川千亩,也为侬留。
更干霄戛玉,遥和书楼。
万籁萧萧静也,还舒啸、醉豁眸。
难消受,百城南面,忘却閒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