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一阳生,虚亭启高宴。
枫林烟际出,白鸟波心见。
主人忘贵达,座客容疵贱。
独惭残照催,归宿明光殿。
湖上一阳生,虚亭启高宴。
枫林烟际出,白鸟波心见。
主人忘贵达,座客容疵贱。
独惭残照催,归宿明光殿。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湖上亭子里的宴会,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主人的豪迈气度和对客人的款待之情。开篇“湖上一阳生,虚亭启高宴”即设定了整个宴会的氛围,春日暖阳照耀着湖面,虚空的亭子高耸而立,为的是举行一次高雅的宴请。
“枫林烟际出,白鸟波心见。”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片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湖上环境。枫树林中飘出的烟雾,以及偶尔飞过的白鸟,都让人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主人忘贵达,座客容疵贱。”这两句则透露出主人的胸襟和对待宾客的态度。主人不仅忘记了自己的高贵地位,更是将那些有缺陷或不完美之处的客人也一视同仁,这种平等相待的精神令人钦佩。
最后,“独惭残照催,归宿明光殿。”诗人表达了一种独自留恋于宴会结束后的寂寞情怀,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夜晚和自己的住所——明光殿的向往。这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可能隐含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难以长久拥有此种安逸感受的一丝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湖上宴会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主人的豪情和宾客间的温馨互动,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与留恋,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
山东宪署两绝奇,古松怪石相蔽亏。
耳畔或闻海涛作,眼中不见云根移。
皮皴鳞蹙涩寒雨,霜雕雪刻莓苔聚。
方惊白日起潜蛟,更讶幽阴踞虓虎。
因怜二物争豪雄,壮颜毅色孰与同。
阅世不今亦不古,回头几觉凡物空。
岱宗千尺云昆崙,一勺水安得良工。
为我写此松石图,坐携造化入袖里。
太行之山何崔嵬,铁崖翠壁万仞中天开其势北来。
吾不知其几万里,但见横亘辽碛包括秦晋斗起中原之地何壮哉。
往年吾尝陟其顶,四顾山如培塿树如苔。
黄河一线遥遥下,砥石奔流直到东海不复回。
此时英风浩然洒六合,便欲历览天上金银台。
其中羊肠九折走峻坂,摧轮怪石硱磳磊落而成堆。
太行之高且险也如此,子今远行令人兴难裁。
倘到昔所登览最高处,为我歌此一曲还徘徊。
西望襄陵迢迢秪几驿,驱车径须往渡清汾隈。
愿子居易思险慎厥守始终,保令誉慰我相思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