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灵河若诚何有,奏绩冬官实不无。
生计水乡应稍给,夏鱼秋芡早春凫。
效灵河若诚何有,奏绩冬官实不无。
生计水乡应稍给,夏鱼秋芡早春凫。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的《是日复得诗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水乡的生活景象和季节变换带来的自然之美。
首句“效灵河若诚何有”,以问句形式开篇,似乎在探讨灵河(可能指河流或水源)是否真的能带来某种神奇的效果或资源。这里的“诚”字表达了对效果的真实性的疑问或期待。
次句“奏绩冬官实不无”,“冬官”是中国古代官署名,负责管理冬季事宜,这里可能象征着冬季的农事活动或物资储备。此句意为尽管冬季官署的工作确实存在,但并未直接点明具体成果,留下了一丝悬念。
接着,“生计水乡应稍给”,转而描述水乡居民的生活,暗示因水的存在,他们的生活或许较为宽裕或自给自足。这句通过“稍给”二字,表达了水乡居民生活状态的相对稳定与富足。
最后,“夏鱼秋芡早春凫”,描绘了四季更迭中水乡的自然景观。夏季有鱼,秋季有芡实,早春则有野鸭,生动展现了水乡四季分明、物产丰富的自然生态。这一句通过“夏鱼”、“秋芡”、“早春凫”三个意象,展现了水乡四季的不同风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乡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富有画面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修篁老去孤桐死,良材无用皆如此。
知音不遇蔡中郎,举世尽庸夫俗子。
有木有木南山南,苍皮溜雨黛色参。
一朝虫鸟肆穿剥,枯枝倒地如眠蚕。
苔埋囷压荒江畔,夜夜荧光烛天半。
山精有知木魅灵,孤根肯作劳薪爨。
三拜先生性好奇,琢成笔架形支离。
但恐骚人有笔不得阁,人间传看松化鳞。
之而人言奇物须珍惜,饰以珊瑚装琥珀。
不然长伴一寒毡,平仲何劳贤越石。
我笑人言儿童邻,得一知己山林廊庙原无分。
譬牛必衣之文绣,何如长林丰草全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