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不可无水,有水必有竹。
彼美槃涧阿,碧鲜映澄绿。
漱石戛鸣球,拂云森立玉。
苟得一以清,而况二吾足。
上人要心契,毋但悦其目。
物我趣不侔,亦恐难医俗。
竹不可无水,有水必有竹。
彼美槃涧阿,碧鲜映澄绿。
漱石戛鸣球,拂云森立玉。
苟得一以清,而况二吾足。
上人要心契,毋但悦其目。
物我趣不侔,亦恐难医俗。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竹林与清泉交融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心灵境界的追求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诗人以“竹不可无水, 有水必有竹”开篇,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直观描述,也隐含着事物相依相伴的哲理。
"彼美槃涧阿,碧鲜映澄绿"一句中,“槃涧阿”形容溪流潺潺之声,"碧鲜映澄绿"则是对竹林在清泉映衬下的色彩与质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细腻入微的观察。
接下来的“漱石戛鸣球,拂云森立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景象,"漱石"指的是清泉洗过的石头,"戛鸣球"则是竹子在风中发出的声音;"拂云森立玉"则是对竹林在云雾之中挺拔如玉的描写。
诗人通过“苟得一以清,而况二吾足”表达了只要能得到一种宁静纯净的心境,哪怕只有一个这样的所在,对自己来说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上人要心契,毋但悦其目"则是诗人的自我提醒,追求的是内心的沟通和理解,而不仅仅是表面的愉悦。这也反映出诗人对禅学或者内在修养的追求。
最后,“物我趣不侔,亦恐难医俗”则是在说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交流无法完全达成一致,也许是因为世间的纷扰难以根除。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竹林和清泉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心灵宁静、精神寄托以及对内在修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纷争的超然和淡泊态度。
杏园耆旧如晨星,白头相对眼故青。
奉常礼乐照东蜀,十年清名留汉廷。
蜀人减估天恩厚,高议清阴犹记否。
迩来闻道更蠲除,此段始终君一手。
归见岷峨无愧词,父老笑迎还叹咨。
贾生未可去宣室,屯膏一州谁谓宜。
魏阙江湖关出处,招头不用催鸣橹。
遥知梦境尚京尘,哑咤满船闻鲁语。
岷江漱北渚,庐阜窥南窗。
名山复大川,超览兹楼双。
何必元规尘,自足豪他邦。
使君秫田熟,新凉篘酒缸。
落景澹碧瓦,长虹吐金釭。
客从三峡来,噩梦随奔泷。
小留听琵琶,船旗卷修杠。
请呼裂帛弦,为拊洮河腔。
曲终四凭栏,倦游心始降。
明发挂帆去,晓钟烟外撞。
美一人兮岩之扃,佩璧月兮间珠星。
岁既单兮不圭币,路巉绝兮远莫致。
稼石田兮长饥,谁与此兮蓺之。
藉予玉兮双瑴,先予絺兮五两。
不万一兮当此,托长风兮寄想。
长风兮无旁,吾媒乏兮凤凰。
谓蘋若兮蒿艾,凤告予兮以不祥。
恐青女兮行秋,奄销歇兮众芳。
搴芳华兮玉蕤,将以遗兮所思。
玉蕤兮霜露,所思兮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