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蓝火结太平字,丹碧烟擎富贵花。
虽是镫前呈吉语,祥徵愿共万民家。
翠蓝火结太平字,丹碧烟擎富贵花。
虽是镫前呈吉语,祥徵愿共万民家。
这首诗以“上元镫词”为题,出自清代诗人弘历之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吉祥意象,旨在表达对国家安定、人民富足的美好祝愿。
首句“翠蓝火结太平字”,以“翠蓝”形容火焰的颜色,既显出节日的喜庆氛围,又暗含着和平与安宁的寓意。“火结太平字”则巧妙地将火焰与“太平”二字结合,形象地表达了火焰在节日中燃烧,预示着国家的繁荣与社会的和谐。
次句“丹碧烟擎富贵花”,“丹碧烟”描绘出烟雾缭绕、色彩斑斓的景象,象征着节日的热闹与繁华。“富贵花”则直接点明了人们对财富与幸福的向往。这两句通过火焰与烟雾、花朵的对比,展现了上元节的盛况,同时也寄托了对人们生活富足、家庭幸福的祝福。
后两句“虽是镫前呈吉语,祥徵愿共万民家”,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的“镫”指的是灯笼,上元节挂灯笼是传统习俗,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吉语”则是指诗中的美好祝愿,无论是“太平”还是“富贵”,都是对民众生活的美好期许。“祥徵愿共万民家”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些吉祥的象征能够惠及每一个家庭,共同分享这份喜悦与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富有深意的语言,不仅描绘了上元节的热闹场景,更寄托了对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和谐、吉祥的追求。
火辰曀明晖,岁乃在龙蛇。
我持人子身,声影两藏遮。
此夕饮蓝尾,亲欢复如何。
座隅有季弟,觅枣声喧哗。
一脚跳虎子,两头持鼓挝。
家督顾之笑,起视斗柄斜。
幼者行复长,长者已蹉跎。
诗成中弟书,聊与僮仆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