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谷风何?,浓阴亦未收。炮车云出大,银竹雨来稠。
木末猿呼侣,泥中客掉头。
人烟一萧瑟,稍喜似凉秋。
溪谷风何?,浓阴亦未收。炮车云出大,银竹雨来稠。
木末猿呼侣,泥中客掉头。
人烟一萧瑟,稍喜似凉秋。
这首诗描绘了深山溪谷中的风雨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动的动态感。
首句“溪谷风何”,以疑问句式开篇,引人入胜,仿佛在询问山谷间的风究竟如何,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好奇的氛围。接着,“浓阴亦未收”一句,点出了山谷中浓密的树荫尚未散去,暗示了这里环境的幽静与深邃。
“炮车云出大,银竹雨来稠”两句,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云比作炮车,生动地描绘了云层之厚实;将雨比作银竹,形象地表现了雨势之密集。这两句不仅展现了风雨交加的壮观景象,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木末猿呼侣,泥中客掉头”则通过猿猴的叫声和行人的反应,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猿猴在树梢上呼唤同伴,表现出它们的活跃与自由;而行人听到猿声,却“掉头”,可能是因为害怕或惊异,这一细节增加了场景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最后,“人烟一萧瑟,稍喜似凉秋”两句,描绘了风雨过后,山谷中的人烟显得格外萧瑟,但这种景象似乎让人感到一丝凉爽,仿佛秋天已经来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谷风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闭门同隐士,不出动经时。
静阅王维画,闲翻褚胤棋。
落泉当户急,残月下窗迟。
却想从来意,谯周亦自嗤。
梁园开胜景,轩驾动宸衷。
早荷承湛露,脩竹引薰风。
九酝倾钟石,百兽协丝桐。
小臣陪宴镐,献寿奉维嵩。
明代资多士,儒林得异才。
书从金殿出,人向玉墀来。
词学张平子,风仪褚彦回。
崇仪希上德,近侍接元台。
曩契心期早,今游宴赏陪。
屡迁君擢桂,分尉我从梅。
忽遇乘轺客,云倾构厦材。
泣为洹水化,叹作泰山颓。
冀善初将慰,寻言半始猜。
位联情易感,交密痛难裁。
远日寒旌暗,长风古挽哀。
寰中无旧业,行处有新苔。
反哭魂犹寄,终丧子尚孩。
葬田门吏给,坟木路人栽。
遽泄悲成往,俄传宠令回。
玄经贻石室,朱绂耀泉台。
地古春长闭,天明夜不开。
登山一临哭,挥泪满蒿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