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开山径,仙人筑石房。
登临归谢眺,呼拜见元章。
过雨苔还绿,回风谷尚香。
兴来幽径熟,不觉日相将。
野老开山径,仙人筑石房。
登临归谢眺,呼拜见元章。
过雨苔还绿,回风谷尚香。
兴来幽径熟,不觉日相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卷。首句“野老开山径”,以“野老”这一形象引出一位隐居山林的老者,他亲自开辟出一条通往山中的小路,透露出一种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接着,“仙人筑石房”一句,仿佛在暗示着山中不仅有人间烟火的气息,还有超凡脱俗的仙气环绕,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幽的氛围。
“登临归谢眺,呼拜见元章”两句,运用典故,借用了南朝诗人谢眺和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后世常称其为元章)的名字,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追慕之情,同时也暗含了诗人自己对高雅生活情趣的向往和追求。
“过雨苔还绿,回风谷尚香”描绘了雨后的山林景象,雨水洗净了山间的青苔,使得它们更加翠绿;微风吹过山谷,带来了阵阵花香,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与清新宜人。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最后,“兴来幽径熟,不觉日相将”表达了诗人随性而行,沉浸在自然之美的愉悦之中,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横波一网腥城市,日暮江空烟水寒。
当时万事心已死,犹恐鱼作故时看。
红榴双叶元自双,谁能一朝使渠只。
如何陈张刎颈交,借兵相亡不馀力。
有情著物指死争,谁能有形而无情。
晁子智囊可以括四海,张子笔端可以回万牛。
自我得二士,意气倾九州。
道山延阁委竹帛,清都太微望冕旒。
贝宫胎寒弄明月,天网下罩一日收。
此地要须无不有,紫皇访问富春秋。
晁无咎,赠君越侯所贡苍玉璧,可烹玉尘试春色。
浇君胸中过秦论,斟酌古今来活国。
张文潜,赠君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
请书元祐开皇极,第入思齐访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