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实录手忘编,疏懒惭余负老天。
两眼虽昏书是命,十年不死病中仙。
未来甲子泻如璞,已敝精神值甚钱。
却笑此身无力气,张弓难到十分圆。
四朝实录手忘编,疏懒惭余负老天。
两眼虽昏书是命,十年不死病中仙。
未来甲子泻如璞,已敝精神值甚钱。
却笑此身无力气,张弓难到十分圆。
这首诗《遗闲》由清代诗人王季珠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
首句“四朝实录手忘编”,描绘了诗人一生致力于记录历史,见证了四个朝代的更迭,但岁月的流逝使得他渐渐忘记了手中的笔,流露出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回忆。
“疏懒惭余负老天”一句,表达了诗人因年事已高而感到的疏懒与自责,似乎在责备自己未能充分利用余生,辜负了上天赋予的生命。
“两眼虽昏书是命,十年不死病中仙”则揭示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与依赖,即使双目昏花,也依然以读书为生命之源;同时,他在病痛中仍能保持超然的心态,仿佛成为病中的仙人,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未来甲子泻如璞,已敝精神值甚钱”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未来的岁月比作未雕琢的璞玉,充满了无限可能;而自己已耗尽精神,价值似乎只体现在过去的贡献上,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自身价值的反思。
最后,“却笑此身无力气,张弓难到十分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自嘲,尽管力不从心,但仍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如同无法拉满的弓,却依然尽力向前。
整体而言,《遗闲》一诗通过对诗人晚年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其对历史的深情、对书籍的热爱、对生命的反思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探索,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平生见流水,见此转留连。
况此朱门内,君家新引泉。
伊流决一带,洛石砌千拳。
与君三伏月,满耳作潺湲。
深处碧磷磷,浅处清溅溅。
埼岸束呜咽,沙汀散沦涟。
翻浪雪不尽,澄波空共鲜。
两岸滟滪口,一泊潇湘天。
曾作天南客,漂流六七年。
何山不倚杖,何水不停船。
巴峡声心里,松江色眼前。
今朝小滩上,能不思悠然。
丰年寒食节,美景洛阳城。
三尹皆强健,七日尽晴明。
东郊蹋青草,南园攀紫荆。
风拆海榴艳,露坠木兰英。
假开春未老,宴合日屡倾。
珠翠混花影,管弦藏水声。
佳会不易得,良辰亦难并。
听吟歌暂辍,看舞杯徐行。
米价贱如土,酒味浓于饧。
此时不尽醉,但恐负平生。
殷勤二曹长,各捧一银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