皤然一老子,拥裘仍隐几。
坐稳夜忘眠,卧安朝不起。
起来无可作,闭目时叩齿。
静对铜炉香,暖漱银瓶水。
午斋何俭洁,饼与蔬而已。
西寺讲楞伽,闲行一随喜。
皤然一老子,拥裘仍隐几。
坐稳夜忘眠,卧安朝不起。
起来无可作,闭目时叩齿。
静对铜炉香,暖漱银瓶水。
午斋何俭洁,饼与蔬而已。
西寺讲楞伽,闲行一随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清晨的悠闲生活,通过对景物和内心感受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皤然一老子,拥裘仍隐几。”开篇即以一个隐者自居,披着羊皮袍(皤然),在寒冷的早晨依旧蜷缩在被窝中。这两句传达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和对个人生活的淡泊态度。
“坐稳夜忘眠,卧安朝不起。”这里表明了诗人的悠闲生活,他晚上能安然入睡,不为外界纷扰所扰,早晨则无需急于起床,有着充分的休息和放松的心态。
“起来无可作,闭目时叩齿。”当诗人终于起身,却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做,只是在闭眼时偶尔有轻微的声音(叩齿),表现出一种无欲无求、随遇而安的生活状态。
“静对铜炉香,暖漱银瓶水。”诗人静坐时,享受着铜炉中熏香和银瓶里温热的水。这些物质的享受在这里不再是奢侈,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宁静。
“午斋何俭洁,饼与蔬而已。”午餐简单而清淡,只有饼(类似于面包)和菜。这一段落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简朴态度,以及他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西寺讲楞伽,闲行一随喜。”最后,诗人在西寺听到了佛法的宣讲(楞伽),并且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去体验这份宗教文化的美好。这里所谓的“随喜”,即是随顺他人的善事而生起的欢喜心态,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修养的追求和对大众福祉的关怀。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种超脱物欲、注重内在修为的心灵状态。这种生活虽简单,却充满了禅意与智慧,是诗人个人精神世界的一次美好抒发。
汩汩几时休,从春复到秋。
只言池未满,池满强交流。
墙下春渠入禁沟,渠冰初破满渠浮。
凤池近日长先暖,流到池时更不流。
朝蝇不须驱,暮蚊不可拍。
蝇蚊满八区,可尽与相格。
得时能几时,与汝恣啖咋。
凉风九月到,扫不见踪迹。
鹊鸣声楂楂,乌噪声护护。
争斗庭宇间,持身博弹射。
黄鹄能忍饥,两翅久不擘。
苍苍云海路,岁晚将无获。
截橑为欂栌,斫楹以为椽。
束蒿以代之,小大不相权。
虽无风雨灾,得不覆且颠。
解辔弃骐骥,蹇驴鞭使前。
昆仑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停车卧轮下,绝意于神仙。
雀鸣朝营食,鸠鸣暮觅群。
独有知时鹤,虽鸣不缘身。
喑蝉终不鸣,有抱不列陈。
蛙黾鸣无谓,閤閤只乱人。
相公罢论道,聿至活东人。
御史坐言事,作吏府中尘。
遂令河南治,今古无俦伦。
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
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
相公谓御史,劳子去自巡。
是时山水秋,光景何鲜新。
哀鸿鸣清耳,宿雾褰高旻。
遗我行旅诗,轩轩有风神。
譬如黄金盘,照耀荆璞真。
我来亦已幸,事贤友其仁。
持竿洛水侧,孤坐屡穷辰。
多才自劳苦,无用只因循。
辞免期匪远,行行及山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