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灰洞》
《灰洞》全文
宋 / 范成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塞北风沙涨帽檐,路经灰洞十分添。

据鞍莫问尘多少,马耳冥濛不见尖。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īdòng
sòng / fànchéng

sāiběifēngshāzhǎngmàoyánjīnghuīdòngshífēntiān

ānwènchénduōshǎoěrmíngméngjiànjiān

注释
塞北: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风沙:强劲的风夹杂着大量沙尘。
涨帽檐:形容风沙大到使帽子边缘都积满了尘土。
灰洞:形容环境阴暗且布满灰尘的洞穴。
十分添:更增添了一倍的艰难。
据鞍:骑在马背上。
莫问:不必询问。
尘多少:沿途有多少灰尘。
马耳:马的耳朵。
冥濛:形容视线模糊不清。
不见尖:看不见远处的细节。
翻译
北方的风沙吹得帽檐都堆积起来,
行走在满是灰尘的洞穴中,更加增添了几分艰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塞北旅途中的艰辛与荒凉景象。首句"塞北风沙涨帽檐",通过"风沙涨帽檐"形象地展现了边塞之地风大沙猛,连帽檐都难以抵挡,暗示了环境的恶劣。次句"路经灰洞十分添"进一步描绘了行进路线的艰难,"灰洞"可能是指沿途的灰暗、沉寂之地,给人以阴冷和压抑之感。

"据鞍莫问尘多少",诗人骑在马背上,尽管尘土飞扬,但他并不关心具体的尘埃多少,表现出旅人专注于赶路,对周遭环境的漠视,也反映出内心的坚韧和决心。最后一句"马耳冥濛不见尖"则以马的视角来写,即使尘土弥漫,连马耳都看不清,强化了环境的混沌和迷茫,同时也寓言了人在困境中视线受限,只能专注于眼前的道路。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塞北旅途的艰苦,以及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范成大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此诗亦体现了其独特的边塞诗风。

作者介绍
范成大

范成大
朝代:宋   字:致能   号:称石湖居士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126-1193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猜你喜欢

寄题更好轩二首·其一

经丘寻壑恰忙时,更有工夫到得诗。

政用此时索诗债,素兄青士若为痴。

(0)

轿中风翻书卷

挟册登车强出山,展来未读眼先昏。

无端又被春风妒,叶叶吹开更揭翻。

(0)

荷桥暮坐三首·其三

水到荷花蒂,风生菰叶梢。

鸥凫晚声散,天水夕光交。

(0)

晓起探梅四首·其一

一生劫劫只长涂,投老山林始定居。

梦破灯青窗欲白,犹疑雪店听鸡初。

(0)

送谈星辰许季升二首·其一

许子儒冠怨误身,如今投笔说星辰。

未须道我何时贵,且道何时子脱贫。

(0)

题滑州节判鲍锡中疏懒钓鱼图十二韵

先生称达者,疏懒意如何。

远识遗钟鼎,华龄厌绮罗。

芒鞋红雾外,茅屋碧山阿。

矶稳重盘石,衣轻细织蓑。

垂钩忘岁月,却饵傲风波。

丝上蜻蜓立,竿前翡翠过。

夕阳青草岸,春水锦鳞窠。

幽梦随鸥鹭,深盟隐薜萝。

恢谐留月笑,欸乃对云歌。

高会左元放,新词张志和。

松围青偃盖,山绕翠堆螺。

谁写沧洲趣,知君乐处多。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