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詶胡小山鹾台苦雨二首·其二》
《詶胡小山鹾台苦雨二首·其二》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川原弥望岸容移,警水愁霖若有期。

自奏薰风回愠后,差疑繁露纵阳迟。

商歌曰□何当烂,步祷朱轮不用脂。

采得歌谣腾黼座,笔端如画是流离。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詔胡小山鹾台苦雨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面对连绵不绝的雨水,人们内心既担忧又期待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情感的交融。

首句“川原弥望岸容移”,描绘了广阔的河川平原在视野中延展,岸边的景色似乎随着雨水的浸润而发生了变化,给人一种时间流转、自然更迭之感。接着,“警水愁霖若有期”一句,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忧虑和期待,仿佛雨水的到来有着某种预兆或规律可循。

“自奏薰风回愠后,差疑繁露纵阳迟。”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薰风”(温暖的春风)拟为能带来温暖与生机的力量,它在雨水之后重新吹拂,驱散了之前的炎热与烦躁。同时,诗人对“繁露”(密集的露珠)和“阳迟”(阳光迟迟未现)的描述,反映了雨水持续不断,阳光未能及时照耀的情况。

“商歌曰□何当烂,步祷朱轮不用脂。”这两句诗中,“商歌”可能是指商人或行旅者的歌声,表达了一种对雨水何时停止的期盼。“何当烂”则暗示了希望雨水尽快结束,让大地恢复生机。诗人通过“步祷朱轮不用脂”的描述,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雨中行走,无需涂抹油脂以保护皮肤,侧面反映出雨水的频繁与持久。

最后,“采得歌谣腾黼座,笔端如画是流离。”这两句诗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通过采集民间歌谣来反映百姓的生活状态,并通过诗人的笔触生动地描绘出雨水带来的影响。这里的“黼座”可能指的是朝廷或权力中心,暗示了诗人希望通过诗歌传达民间的声音,引起上层的关注和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社会民生的关怀与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董其昌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创作出了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感兴

忆昔金门初射策,一日声华喧九陌。

少年得意出风尘,自为青云无所隔。

主上抡才登桂堂,神京进秩奔殊方。

墨绶铜章竟何用,巴云瘴雨徒荒凉。

有时扼腕生忧端,儒书读尽犹饥寒。

丈夫意气到如此,搔首空歌行路难。

(0)

同刘潜夫登乌石山望海有怀方孚若柯东海陈复斋旧游

念念思归身欲翰,旧题无暇遍寻看。

故人尽入黄泉路,远客空登乌石山。

休起痴心乘九鲤,莫劳病眼望三韩。

神仙未必知吾事,道在何妨两鬓斑。

(0)

常熟县破山寺

古县沧浪外,精蓝缥渺间。

木枯曾阅世,龙老解分山。

鸟道秋迷迹,禅房昼掩关。

诗成游子去,流水自潺潺。

(0)

兰亭

老来浑不爱春游,来对兰亭烂熳秋。

亭下水非当日曲,山前竹似旧时脩。

二三客子因怀古,八百馀年续胜流。

试与山灵论往事,不知还肯点头不。

(0)

三峡桥

倦游华发冷萧骚,长夏来登三峡桥。

山吐湿云何日尽,溪流冻雪几时消。

陆公泉在犹堪汲,五老峰高不易招。

客子倚栏思羽化,未仙衣袂已飘飘。

(0)

南歌子

菊捻黄金嫩,杯倾琥珀浓。良辰何处寄萍踪。

短艇飘摇一叶、浪花中。凤阙游娃馆,幽坡赏梵宫。

当年乐事总成空。目断天边想像、意何穷。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