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湘月》
《湘月》全文
清 / 项鸿祚   形式: 词  词牌: 念奴娇

绳河一雁,带微云澹月,吹堕秋影。

风约疏钟,似唤我、同醉寺桥烟景。

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

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

乘兴欲叩禅关,残萤几点,风寒星不定。

清夜湖山,肯付与、词客闲来消领?

跨鹤天高,盟鸥缘浅,心事塘蒲冷。

朔风狂啸,满林宿鸟都醒。

(0)
鉴赏

此诗《湘月》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描绘了一幅秋夜月下,河畔孤雁,微云淡月,风约疏钟,黄叶声声,红尘梦断,禅关深锁,清夜湖山的静谧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禅意与孤独感的秋夜图景。

首句“绳河一雁”,点明了地点和景象,一只孤雁在绳河之上飞翔,预示着孤独与寂寞。接着“带微云澹月”描绘了月色朦胧,云彩轻薄的夜晚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吹堕秋影”则将这种氛围进一步深化,秋夜的影子被风吹落,增添了季节的凄凉感。

“风约疏钟,似唤我、同醉寺桥烟景。”诗人通过风中传来的稀疏钟声,仿佛在邀请他一同沉浸于寺庙桥边的烟雾缭绕之中,暗示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接下来“黄叶声多,红尘梦断,中有檀栾径”,黄叶飘落的声音,象征着繁华落尽,梦境破碎,而“檀栾径”则引人遐想,通往一片幽静之地。

“空明积水,诗愁浩荡千顷”两句,描述了水面上的空明与深邃,以及诗人内心的愁绪如波涛般浩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世界时的复杂情感。最后,“乘兴欲叩禅关,残萤几点,风寒星不定”,诗人欲前往禅关寻求心灵的慰藉,但周围环境却显得更加寒冷与不确定,暗示了寻求精神寄托的不易。

“清夜湖山,肯付与、词客闲来消领?”诗人自问,是否愿意将这清幽的夜晚和湖山美景交付给闲适的文人,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分享的愿望。接下来“跨鹤天高,盟鸥缘浅,心事塘蒲冷”,诗人想象自己骑鹤飞天,与鸥盟誓,但内心深处的情感却如同池塘中的蒲草一样冷寂,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与哀愁。

最后一句“朔风狂啸,满林宿鸟都醒。”以朔风的狂啸和宿鸟的惊醒,收束全篇,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动荡与不安,使得整首诗在宁静的表象下蕴含着深刻的情感波动。

综上所述,《湘月》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秋夜景色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内心孤独与愁绪的深刻反思,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佳作。

作者介绍
项鸿祚

项鸿祚
朝代:清   字:莲生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798~1835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项鸿祚论词认为:“夫词者,意内而言外也。
猜你喜欢

水仙

翠罗裙带玉搔头,渺渺湘波素月流。

莫遣紫箫吹断续,碧天寒露不胜愁。

(0)

阳湖曲赠王礼部直夫十首·其五

生事在湖水,与世了无陵。

浅渚拾紫芡,深潭挦碧菱。

(0)

脩竹吟和邬户曹佩之十二首·其十一

竹君不及花奴色,可惜相知眼中少。

阮籍元非曲糵徒,王猷独擅人伦表。

(0)

赋陈中丞家杂画五首·其三

作诗惊百代,何辞苦雕裁。

方与元化冥,岂知轩车来。

(0)

陈九皋将游五岳过余赠诗辄答四韵

白鹤东来毛羽奇,翩跹上国振光仪。

云随五岳仙人仗,锦烂三都才子辞。

过眼江山皆有色,悬壶日月漫无期。

嗟予老病蓬茅下,烟水逍遥剧梦思。

(0)

陈鲁南学士自山东寄遁志十绝和之·其九

江动新林浦,天垂大石峰。

四围山万点,云海濯夫容。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