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秋雪外,一钵几年归。
名刹今无数,真僧似此稀。
万山供破屩,九月耐单絺。
定忆穿南麓,同听落叶飞。
五台秋雪外,一钵几年归。
名刹今无数,真僧似此稀。
万山供破屩,九月耐单絺。
定忆穿南麓,同听落叶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归隐山林的境况和心境。首句“五台秋雪外,一钵几年归”表达了僧人在五台山的秋天积雪之外,携带一只钵盂多年后归来的情景。这不仅描绘了僧人的生活状态,也隐含着他对尘世的超然和对精神家园的寻觅。
“名刹今无数,真僧似此稀”则透露出当时佛教界混乱的现状,一方面是名目的寺庙众多,而真正修行的僧人却如同这位归隐者一般稀少。这反映了作者对于佛法纯净与否的关注和思考。
“万山供破屩,九月耐单絺”描述了僧人的生活环境和精神状态。万山之中,他以破损的钵盂为食器,承受着九月清冷天气中的单薄衣衫。这种物质上的简朴和自然界的严酷,更映照出僧人心灵的坚韧与超脱。
“定忆穿南麓,同听落叶飞”则是诗人对于这位归隐者的回忆和共鸣。穿越南山的记忆,以及在静谧中共同聆听落叶纷飞的声音,都成为诗人心中的美好瞬间,也象征着对自然、对生命深刻感悟与理解。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的隐逸生活和其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当时佛教界的观察和思考。
东园有清池,开镜凉秋里。
时乘五柳风,临流倒香蚁。
右军玉鹅浮,陶朱紫鳞起。
日咏衡门诗,人称卫贤水。
吾儿爱嵇林,绕池种苍竹。
一朝凤凰枝,潇洒照心目。
不减江宁芳,遥分会稽绿。
招彼高阳徒,攀游谢流俗。
婵娟王母,谢此下土。因息昆墟,口饮甘露。
云我三岛,二龙乘去。长啸碧虚,肃肃闲住。
紫芝初芳,瑶草又歇。生者可哀,日景易没。
徒见桃李,若木隔绝。古圣贤儒,人久澌灭。
扙锌挥旌,金销刃?。晞视百年,目光终竭。
以种以植,禾为蝗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