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荐鸿名,寅威明祀。有楚之仪,如在之祭。
奠献既终,礼容克备。神鉴孔昭,福禧来暨。
祗荐鸿名,寅威明祀。有楚之仪,如在之祭。
奠献既终,礼容克备。神鉴孔昭,福禧来暨。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写给五岳加帝号祭告的送神之作,采用了古典诗词中的礼仪语言,充满了庄重与肃穆的氛围。首句“祗荐鸿名,寅威明祀”指的是推荐高贵的名字于黎明时分,显现出威严的祭祀活动。接下来,“有楚之仪,如在之祭”表达了祭祀过程中遵循古代楚国的礼仪,就像当事人亲临现场一样庄重。
“奠献既终,礼容克备”则说明了祭品已经摆放完毕,参与者们的礼节和装扮都符合要求。最后,“神鉴孔昭,福禧来暨”表达了对神明洞察无遗、福祉吉庆降临的美好祝愿。
整个诗篇通过严谨的语言和庄重的气氛,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隆重与人们对于自然崇拜和宗教信仰的深厚情感。同时,这也反映出了宋代文人在礼制文化上的自豪与认同。
乾枢尊,坤极静。人之灵,感斯应。于皇德,歆帝心。
悯下土,施丼霖。霖之绝,土膏歇。物以残,民益慑。
霖之来,天眷回。物既苏,民乃怀。霖之沛,汪且濊。
海灵翔,潢泽溃。霖之足,灵爽伏。沃八埏,蕃百谷。
人已悦,神益和。精禋举,戬福多。昉天邑,流海宇。
国祚隆,永无圮。
葛巾新折角,道衣儒履,谁识旧王孙。
帝城高隐处,寂静槐庭,碧柳暗朱门。
鸿儒上客,长不断、载酒论文。
尽永日、调琴对局,生怕鼓钟喧。堪惭。
一身潦倒,两世攀援,但柴车每造。
桂亭深、醉来自散,坐久忘言。
春风一别江门路,剧相思、最是黄昏。
更无奈、楚山暮雨啼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