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起昭阳索辇时,炉香偏上赭红衣。
金门玉砌明如昼,宫女三千把烛归。
宴起昭阳索辇时,炉香偏上赭红衣。
金门玉砌明如昼,宫女三千把烛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皇家宴会的景象,通过对细节的精致刻画,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繁复。诗人以"昭阳索辇时"开篇,昭阳是古代宫殿名,索辇则指等待车驾,透露出宴会即将开始的氛围。"炉香偏上赭红衣"则描绘了室内温暖而浓郁的香气,以及侍女们身着赭色(一种深褐色的)华丽服饰。
接着,"金门玉砌明如昼"一句通过对宫廷建筑的描述,将豪华的画面推向高潮。这里的"金门"和"玉砌"象征着皇家威严与财富,而"明如昼"则表达了日光照射下的明亮与纯净,仿佛室内外光线并无差别。
最后,"宫女三千把烛归"一句,则是对宴会结束时的景象描绘。"宫女三千"形象化地表达了数量之多,而"把烛归"则暗示着宴会的尾声,众人开始整理场所。这不仅展示了宴会的盛大与繁忙,也流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寂寞。
老瞒智计笼天下,歌舞未终铜雀夜。
可怜用破一生心,不及当时台上瓦。
屑金作瓦费精神,那知身后旋成尘。
流传千百仅一二,付与所不知何人。
快阁仙人谀墓得,品题更费东坡墨。
研磨辛苦政未休,怜尔何年返真宅。
摩挲岁月白发生,建安七子俱彫零。
安得春醪三万斛,醉来快写短歌行。
倾国精神,娇无力、亭亭向谁。
还知否,羞沈月姊,妒杀风姨。
满地胭脂春欲老,平池翡翠水新肥。
祗花王、富贵占韶光,真绝奇。香暗动,人未知。
翻玉拍,度金衣。任轻红殷紫,对景偏宜。
闻道洛阳夸此地,因思京国太平时。
向沈香亭北按新词,乘醉归。
冰花炯炯。记那回占断,春风鳌顶。
独抱寒香,得意西湖酒初醒。
为问玉堂富贵,争得似、山中深靓。
向岁晚,竹翠松苍,闲伴一枝冷。南浦,水万顷。
想月湿断矶,云弄疏影。粉英落尽。
孤鹤长鸣夜方永。
将见青青似豆,又迤逦、传黄风景。
听报道、催去也,再调玉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