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中即景四首·其四冬》
《山中即景四首·其四冬》全文
宋 / 赵友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茅屋冻将压,柴门寒自拴。

掘炉煨芋栗,呵笔写诗篇。

策杖深山里,寻梅古洞边。

谁知居士乐,翻受俗人怜。

(0)
注释
茅屋:破旧的房屋。
冻将压:几乎被冻得要塌。
柴门:简陋的木门。
寒自拴:寒冷使门自动紧闭。
掘炉:挖开炉火。
煨芋栗:烤熟芋头和栗子。
呵笔:用嘴呵气暖手写字。
诗篇:诗歌作品。
策杖:拄杖而行。
深山里:在深山之中。
寻梅:寻找梅花。
古洞边:古老的洞穴旁。
居士:隐士。
乐:乐趣。
翻受:反而。
俗人怜:世俗人的同情。
翻译
茅草屋几乎被严寒压垮,简陋的柴门也被寒冷紧锁。
挖开炉火烤熟芋头和栗子,呵着热气执笔写下诗篇。
拄着拐杖深入深山,寻找古老的梅花洞穴。
谁能理解隐士的乐趣,我却意外受到世俗人的同情。
鉴赏

这首宋代赵友直的《山中即景四首(其四)冬》描绘了山中冬季的生活情景。首句“茅屋冻将压”形象地写出茅草屋在严寒中承受着冰雪的压力,渲染出环境的艰苦和清冷。次句“柴门寒自拴”进一步强调了门扉因寒冷而紧闭的状态,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第三句“掘炉煨芋栗”描绘了诗人为了取暖和充饥,正在挖火炉煮熟芋头和栗子,展现了生活的简朴与自给自足。第四句“呵笔写诗篇”则展示了诗人以诗抒怀,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仍能保持文学创作的热情。

后两句“策杖深山里,寻梅古洞边”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在深山之中,寻找冬日里的梅花,显示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雅之趣的追求。最后,“谁知居士乐,翻受俗人怜”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满足和淡泊名利的态度,反而是世俗之人难以理解并给予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于山中冬日的宁静生活,以及他超脱世俗的内心世界。

作者介绍

赵友直
朝代:宋

赵友直,字益之,号兰洲,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良坡子。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与祖必蒸、父良坡同登进士第,授桐川簿、迁知县事。帝炳祥兴元年(一二七八),父于广州抗元死难,友直冒死舆尸归葬,后隐居眠牛山,自号牛山子,学者称师干先生。事见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三一、五五,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七。 赵友直诗,据清道光本《历朝上虞诗集》所录,编为一卷。
猜你喜欢

春日集陆伯奋东楼

委巷层城瞰玉楼,登临春色共销忧。

高来呼噏应须赋,阔处湖天别有洲。

投辖肯教虚座上,捉刀若个在床头。

欲拚十日平原饮,酒力来朝未可谋。

(0)

赋得萧郎

南山日暖北山凉,两岸花开一岸香。

却怪有情梁上燕,教人好语到萧郎。

(0)

端午

向来真寂历,谁复报佳辰。

苜蓿空留客,菖蒲不醉人。

环山梅熟雨,满室地生鳞。

忆昔逢迎者,于今白发新。

(0)

题陆侍御涵虚阁

多向湖干得景偏,取于虚借石桥边。

仍分岛屿东西岸,总领禽鱼上下天。

帘树欲图烟不隔,棹波如引月长牵。

平看却有吟台想,漫自标名比浩然。

(0)

赠沈方川

扁舟曾记泊方川,杨柳蒹葭入暝烟。

渔火静依沙际出,野鸥多傍露阴眠。

风当午夜潮生岸,人启孤篷月在天。

不道休文真地主,袖中漫刺故依然。

(0)

喜中都司理兄参军兄解官同归

古贸山长在,濠梁客始归。

楝花双树合,杨柳五株微。

兄弟争投笏,乾坤共拂衣。

承家元有禄,宗族幸无饥。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