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侯文治知何用,千古端羞堕泪碑。
国危忍助神鼎覆,身免犹嗟鞶带移。
登览寒烟萦远目,凄凉夕照谢高榱。
伤心往事君须赋,恐有遒人来采诗。
隐侯文治知何用,千古端羞堕泪碑。
国危忍助神鼎覆,身免犹嗟鞶带移。
登览寒烟萦远目,凄凉夕照谢高榱。
伤心往事君须赋,恐有遒人来采诗。
这首诗是潘良贵宋代的作品,通过对沈约传记的阅读,诗人表达了对沈约在国家危难时仍选择妥协,导致国破家亡行为的愤怒与鄙视。他借用"堕泪碑"的形象,暗示沈约的失节让人感到羞耻。诗人批评沈约在国势倾覆之际,未能挺身而出,即使自身得以保全,也因地位变化而心生悲哀。
"国危忍助神鼎覆"一句,将国家比喻为神鼎,强调了沈约在关键时刻的背叛。"身免犹嗟鞶带移"则进一步指出,沈约虽然逃脱了直接的灾难,但仍为自己的退缩和改变而遗憾。诗人登高远望,寒烟凄迷,夕阳西下,这些景象增添了诗中的凄凉气氛。
最后,诗人鼓励读者沈约这样的历史人物应该被深刻反思和描绘,以免后世有人效仿其错误。他期待有才华的诗人能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反映真实情感的诗歌。
整首诗通过叙事和抒情,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道德评判和对文学创作的期望,具有强烈的讽刺和警示意味。
菡萏遍秋水,隔林香似焚。
僧同池上宿,霞向月边分。
渚鸟栖蒲立,城砧接曙闻。
来宵莫他约,重此话孤云。
故人早负干将器,谁言未展平生意。
想君畴昔高步时,肯料如今折腰事。
且知投刃皆若虚,日挥案牍常有馀。
槐暗公庭趋小吏,荷香陂水脍鲈鱼。
客里相逢款话深,如何岐路剩沾襟。
白云西上催归念,颍水东流是别心。
落日征骖随去尘,含情挥手背城闉。
已恨良时空此别,不堪秋草更愁人。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
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
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