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悼承天月禅老》
《悼承天月禅老》全文
宋 / 强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祖意生来达,诗心老去专。

传灯与谁子,绝笔在何篇。

朝客散谈席,野禽窥法筵。

唯应轩北石,秋后自依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àochéngtiānyuèchánlǎo
sòng / qiángzhì

shēngláishīxīnlǎozhuān

chuándēngshuíjuézàipiān

cháosàntánqínkuīyán

wéiyìngxuānběishíqiūhòurán

注释
祖意:祖先的心志或智慧。
达:通达,明白。
诗心:诗人的创作之心。
老去:随着年龄增长。
专:专注,专一。
传灯:比喻传授精神或技艺。
谁子:指何人,哪一个。
绝笔:最后的诗作,结束创作。
何篇:哪一篇文章。
朝客:朝廷官员或宾客。
散谈席:闲聊的宴席。
野禽:野外的鸟儿。
法筵:佛法讲坛。
唯应:只应,唯有。
轩北石:轩(屋舍)北边的石头。
秋后:秋季之后。
依然:依旧,保持原样。
翻译
祖先的心志生来就通达,诗人的才情随着岁月专一。
将这份诗情传递给何人,他的最后一笔落在了哪篇文章?
朝廷宾客在闲聊的宴席上,野外的鸟儿却在窥视佛法讲坛。
只有轩北的石头,秋天过后依然如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所作的《悼承天月禅老》,表达了对已故禅师承天月的深深怀念。首句“祖意生来达”赞扬了禅老自幼就通晓佛法的智慧,第二句“诗心老去专”则暗示随着岁月流逝,他的诗歌创作更加专注于内心世界和禅理。接下来,“传灯与谁子”表达了对禅师无人能继其法统的感慨,而“绝笔在何篇”则暗示了他可能已经留下了一些不朽的禅学著作。

“朝客散谈席,野禽窥法筵”描绘了禅老生前与朝中宾客及山林野鸟共论佛法的场景,展现了他平易近人又深得自然之趣的形象。最后两句“唯应轩北石,秋后自依然”以景结情,寓意禅老的精神如同轩北的石头,即使秋天来临,依然坚韧不改,永恒如初。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禅老生平的回忆和对禅学传承的忧虑,表达了对禅师人格和禅学的敬仰以及对禅宗未来的思考。

作者介绍

强至
朝代:宋

强至,字几圣,钱塘(今杭州)人。庆历六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熙宁九年卒,年五十五。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
猜你喜欢

木兰花·其二

金丝络马青钱路。笑指玉皇香案去。

点衣柳陌堕残红,拂面风桥吹细雨。

晓钗压鬓头慵举。恨里歌声兼别苦。

西湖一顷白菱花,惆怅行云无觅处。

(0)

正仲入鄞叙怀送别二首·其二

此别未知长与短,一春风雨助凄然。

欲随流水入城去,更系扁舟话柳边。

芳草斜阳新住蝶,落花飞絮乱啼鹃。

雁苍山好须回首,便见秋风在眼前。

(0)

古思二首·其一

耿耿不可忍,相思在东北。

花月以为姿,风露以为食。

取我虞氏琴,一弹三叹息。

泠然不可寻,变为湘江瑟。

湘江深复深,哀哀泪千尺。

(0)

九月十四日夜枕不寐起视明月清寒著人泠然有欲仙之意

笋冠枕清泠,胡床坐空阔。

鲜飙飞早霜,活水漾明月。

神游十丈莲,仰卧恣天阅。

挽取河东流,黑我头上雪。

泥丸吐神光,陟降在金阙。

湛然大圆镜,一悟万想灭。

(0)

芰荷洲

绿垤霞川濯锦香,何人著屐上溪航。

数声疏雨鸣荷叶,两岸清蛙报水凉。

(0)

臞庵

地控三州界,池开十丈莲。

桑麻无杜曲,松菊有斜川。

别浦归帆远,他山晚照妍。

江湖春水阔,容与白鸥前。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