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骨何支离,老鹤惊晴霜。
软苧联溪蒲,一榻风月堂。
四序自鳞次,跏趺贯炎凉。
达官重锦茵,妙姬罗衣裳。
寒士倚清秋,忧居涕浪浪。
此君勿相留,我欲坐相忘。
瘦骨何支离,老鹤惊晴霜。
软苧联溪蒲,一榻风月堂。
四序自鳞次,跏趺贯炎凉。
达官重锦茵,妙姬罗衣裳。
寒士倚清秋,忧居涕浪浪。
此君勿相留,我欲坐相忘。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隐居自得的生活状态。开头“瘦骨何支离,老鹤惊晴霜”通过对瘦弱竹枝和惊飞老鹤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寂淡远的氛围。“软苧联溪蒲,一榻风月堂”则具体描绘了诗人隐居的情景,溪边生长的软苇连接着水中的蒲草,而一榻即是竹制的床几,风月堂则是诗人栖息之所。
“四序自鳞次,跏趺贯炎凉”中,“四序”可能指的是一年四季的变化,而“鳞次”和“跏趺”则形象地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生活平淡无奇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以及温度的变换。
“达官重锦茵,妙姬罗衣裳”可能是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描绘,或许是在说,即便是达官显贵,也有他们华丽的装扮,而美貌女子也有她们精致的衣着,但这些都不干扰诗人隐居的生活。
“寒士倚清秋,忧居涕浪浪”则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感慨。作为一个贫寒的文人,他依靠着秋天的清冷,内心充满了忧虑和不安的情绪,但这种情绪也变得淡漠而悠长,如同涕涕细流的小溪水。
最后,“此君勿相留,我欲坐相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人为善的态度。诗人似乎在对某位朋友说,希望不要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停留,而他自己则愿意坐在这静谧中,与世间的一切都渐渐遗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宋代文人的隐逸情怀和超然脱俗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