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冠枕清泠,胡床坐空阔。
鲜飙飞早霜,活水漾明月。
神游十丈莲,仰卧恣天阅。
挽取河东流,黑我头上雪。
泥丸吐神光,陟降在金阙。
湛然大圆镜,一悟万想灭。
笋冠枕清泠,胡床坐空阔。
鲜飙飞早霜,活水漾明月。
神游十丈莲,仰卧恣天阅。
挽取河东流,黑我头上雪。
泥丸吐神光,陟降在金阙。
湛然大圆镜,一悟万想灭。
这首宋代舒岳祥的诗《九月十四日夜枕不寐起视明月清寒著人泠然有欲仙之意》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感受清冷月色带来的超然心境。首句“笋冠枕清泠”以笋壳般的枕头比喻清冷的月光,形象生动;“胡床坐空阔”则写出诗人独自坐在空旷之地,享受这份宁静。接下来的诗句“鲜飙飞早霜,活水漾明月”通过“早霜”和“明月”进一步渲染出清寒的氛围,仿佛有鲜活的气息在飘荡。
诗人的心神仿佛游走在“十丈莲”之上,仰望天空,任由自然洗礼,感觉如同神仙般逍遥。“挽取河东流,黑我头上雪”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时光,让岁月不再流逝的愿望,同时也暗喻自己在月光下心境如洗,仿佛头上的白发也因月色而显得乌黑。
最后两句“泥丸吐神光,陟降在金阙”运用象征手法,将月亮比作“泥丸”(小而明亮),吐射出神秘的光芒,诗人仿佛在月光中上下穿梭于金色宫殿,寓意着精神世界的升华和对真理的领悟。
整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意境,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深沉思考。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