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镫风小。寒入萝衣峭。底事落红人不扫。
别有伤春怀抱。天涯梦醒啼鸦。黄昏犹恋窗纱。
却为平生飘荡,风前怕见杨花。
试镫风小。寒入萝衣峭。底事落红人不扫。
别有伤春怀抱。天涯梦醒啼鸦。黄昏犹恋窗纱。
却为平生飘荡,风前怕见杨花。
这首《忆萝月》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沈泽棠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夜晚的凄清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情感。
“试镫风小”,开篇以微风轻拂,暗示季节的转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寒入萝衣峭”,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寒冷,仿佛连衣物也无法抵挡冬日的侵袭。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喻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寒冷。
“底事落红人不扫”,“底事”即为何事,这里询问为何落叶无人清扫,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社会现象的隐喻,暗示了世态炎凉,无人关心或愿意参与维护这份美好。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冷漠的感慨和无奈。
“别有伤春怀抱”,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伤感,这种伤感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变化的感慨,更是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深深忧虑。这里的“伤春”并非实指春天的悲伤,而是泛指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失去后的哀愁。
“天涯梦醒啼鸦”,“天涯”二字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漂泊感,仿佛他正处在遥远的地方,独自面对现实的残酷。而“梦醒啼鸦”则形象地描绘了从梦境中惊醒后,耳边传来乌鸦的啼叫声,这既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哀叹,象征着现实的残酷与梦想的破灭。
“黄昏犹恋窗纱”,黄昏时刻,诗人依然依恋于窗边,可能是对温暖的渴望,或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对宁静与温馨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
“却为平生飘荡,风前怕见杨花。”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一生的漂泊与动荡,以及在风中害怕见到杨花(杨花随风飘散,象征着离散与无常)的情绪。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过往经历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命运的担忧与恐惧。
整体而言,《忆萝月》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以及在复杂世态中的孤独与挣扎。
梅信初回暖,风棱犹壮寒。
禾稼响圭璧,帘旌隐琅玕。
门外群山尚满,窗前数片馀残。
冻成潜有鱼翻。
东风渐生澜。
杖策扶半醉,燕寝有馀欢。
儿童自捧,皑皑调蜜盈盘。
兆丰穰和气,来呈美瑞,莫同轻薄飞絮看。
征车将动,愁不成歌,对颦翠叶。
静掩兰房,香铺卧鸭烟罢唼。
别后羞看霓裳,更把筝休轧。
频数更筹,乍寒孤枕偏怯。
尝为霜髭,弄纤纤、向人轻镊。
旧词新句,幽窗时时并阅。
药饵衣衾,愁顿放、一番行箧。
朝晚归家,又烦春笋重叠。
星桥夜度,火树宵开,灯月光交射。
翠檐铜瓦。
相辉映、隐隐绛霞飘下。
风流艳雅。
向柳陌、纤纤共把。
筵宴时、频酌香醪,宝鸭喷沈麝。
已是欢娱尽夜。
对芳时堪画,条倡叶冶。
鸳灯诗帕。
嬉游看、到处骤轮驰马。
十千换也。
惟好事、寸心难谢。
听九衢、三市行歌,到晓钟才罢。
倦拂鸳衾,羞临鹊鉴,懒开窗户。
韶华暗度,又过妒花风雨。
掩熏炉、怕闻旧香,柳阴只有黄莺语。
似向人、欲说离愁,因念未归行旅。
春暮。
知何处。
便不念芳年,正当三五。
轻衫快马,去逐狂朋怪侣。
便罗帷、香阁顿忘,枕边要语曾记否。
趁芳时、即早归来,尚可殢清俎。
梨花寒食后。
被丽日和风,一时开就。
濛濛雨歇,香犹嫩、渐觉芳心彰漏。
墙头月下,似旧日莺莺相候。
纤手为、攀折翘枝,轻盈露沾红袖。
风流出浴杨妃,向海上何人,更询安否。
百花任斗。
应粉艳、未减杏粗梅瘦。
肤丰肉秀。
□可与群芳推首。
□方待、酣饮花前,轻歌缓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