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有珍木,中含要妙音。
匠氏一顾之,斲削为素琴。
絙以先丝弦,寄以太古心。
时时横膝上,山水托意深。
别鹤为翔舞,游鱼跃幽沉。
云胡世俗耳,不如鱼与禽。
雅郑竟莫分,吾心安所任。
南国有珍木,中含要妙音。
匠氏一顾之,斲削为素琴。
絙以先丝弦,寄以太古心。
时时横膝上,山水托意深。
别鹤为翔舞,游鱼跃幽沉。
云胡世俗耳,不如鱼与禽。
雅郑竟莫分,吾心安所任。
这首诗《杂诗三首(其二)》由明代诗人丘浚所作,通过描绘制作素琴的过程和琴声所传达的情感,表达了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偏见的讽刺。
首先,诗人提到“南国有珍木”,点出制作乐器的珍贵材料,暗示了音乐的不凡之处。接着,“中含要妙音”则强调了这木材内蕴的美妙声音,预示着即将诞生的乐器将能发出动人心魄的旋律。
“匠氏一顾之,斲削为素琴”描述了工匠精心雕琢的过程,将木材转化为素琴,象征着艺术创作的辛勤与专注。随后,“絙以先丝弦,寄以太古心”说明了在琴上缠绕丝弦,并赋予它古老的心灵,意味着这琴不仅是一件物理上的乐器,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与历史情感。
“时时横膝上,山水托意深”描绘了演奏者在琴前弹奏的情景,琴声仿佛能寄托深远的山水之意,暗示了音乐能够超越现实,连接自然与心灵。接下来,“别鹤为翔舞,游鱼跃幽沉”通过比喻,进一步展现了琴声的魔力,它能让听者感受到鹤的飞翔、鱼的跃动,生动地描绘了音乐带来的视觉与情感体验。
最后,“云胡世俗耳,不如鱼与禽”表达了对世俗偏见的讽刺,认为那些不懂欣赏高雅艺术的人,还不如鱼与禽类,暗示了艺术对于提升人类精神境界的重要性。而“雅郑竟莫分,吾心安所任”则表明了诗人对艺术价值的坚定信念,即使在雅俗之间难以区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内心选择,体现了对艺术真谛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对社会上对艺术的误解和偏见进行了委婉的批评,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