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晓出帷城,羽林簇队行。
历登千嶂迥,俯视万灯明。
宿处踪将远,虞人技各呈。
扈随留次第,翳伏展长声。
才辨林分色,俄闻鹿荅鸣。
最嫌心卞急,要在气和平。
强弱微窥势,去来仍体情。
从禽非浪漫,付物有权衡。
连获何须诩,偶空亦岂怦。
豪游真绝胜,一览众岚清。
凌晓出帷城,羽林簇队行。
历登千嶂迥,俯视万灯明。
宿处踪将远,虞人技各呈。
扈随留次第,翳伏展长声。
才辨林分色,俄闻鹿荅鸣。
最嫌心卞急,要在气和平。
强弱微窥势,去来仍体情。
从禽非浪漫,付物有权衡。
连获何须诩,偶空亦岂怦。
豪游真绝胜,一览众岚清。
此诗描绘了清晨哨鹿狩猎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狩猎过程中的各种细节与情感。
首句“凌晓出帷城”,描绘了晨光初现,猎者从营帐出发的情景,透露出一种紧张而充满期待的氛围。接着“羽林簇队行”一句,生动地刻画了猎队集结,准备出发的场面,队伍紧密有序,显示出狩猎活动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历登千嶂迥,俯视万灯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千嶂迥”与“万灯明”的景象,既展现了山峦的辽阔与壮美,又突出了夜晚灯火通明的壮观,营造了一种既神秘又充满活力的狩猎环境。
“宿处踪将远,虞人技各呈”描绘了猎人们在夜色中追踪猎物,以及守猎人员展示其高超技能的场景,体现了狩猎活动的专业性和技艺性。
“扈随留次第,翳伏展长声”则进一步展示了猎队的战术布局和行动策略,通过“留次第”和“翳伏”等动作,展现了猎人们巧妙利用地形进行隐蔽和伏击的智慧。
“才辨林分色,俄闻鹿荅鸣”两句,生动描绘了猎人们通过观察林色辨识猎物,以及听到鹿的回应时的紧张与兴奋,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敏锐感知和对猎物的精准判断。
“最嫌心卞急,要在气和平”表达了猎人在狩猎过程中保持冷静和沉着的重要性,强调了心态对于成功狩猎的关键作用。
“强弱微窥势,去来仍体情”则揭示了猎人们在狩猎过程中对猎物行为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
“从禽非浪漫,付物有权衡”表明了狩猎不仅仅是追求刺激和冒险,更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遵循,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之道。
“连获何须诩,偶空亦岂怦”表达了猎人们对待收获的态度,无论是连续获得还是偶尔空手而归,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体现了他们对狩猎活动的理性认识和豁达态度。
最后,“豪游真绝胜,一览众岚清”总结了整个狩猎活动的体验,表达了对这次狩猎之旅的深刻印象和高度评价,同时也暗示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叹。
整首诗通过对狩猎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狩猎活动的壮观与复杂,也蕴含了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尊重,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哲理的感悟。
千里还经赤地连,老农作苦也堪怜。
来牟不复歌丰岁,荞麦犹能救歉年。
山色浅深秋泼黛,田毛上下晓披绵。
天公莫遣霜如雪,赤子嗷嗷要解悬。
苏张姓字炳如丹,遍历遐荒觉世宽。
龙勒殊勋标绝域,麟宫奇节障狂澜。
二千里外河源远,十九年间海上寒。
二子精忠君勉继,归来锦领万人看。
桃江稳楫兰舟渡,记得刘郎有仙路。
未能趋海访神仙,且欲沿溪看红树。
钓竿已自慰羁束,平生况得沧洲趣。
最欣傲吏轻傥来,拟学渊明赋归去。
与君一问桃花宿,岂但行如武陵暮。
伯阳八十有一篇,立教清净贵自然。
神仙之说何所始,虚怪汗漫无中边。
渔郎迷路去家久,虽践胜境终回旋。
雕辞饰实好事者,至令千载犹流传。
宁闻自古有仙人,茂陵垂老一语真。
岂伊冠履荐绅士,惑溺不异蚩蚩民。
诚能御气友造物,陋彼蝉蜕悲埃尘。
想见桃源之野花正开,牧儿模管吹出芳林来。
不知人家尚几许,云屏玉帐空悠哉。
霏红泛绿竟杳杳,我亦乘兴山阴回。
不如与君归种待蕡实成蹊,昼永无地生苍苔。
《和仁仲游桃源》【宋·胡寅】桃江稳楫兰舟渡,记得刘郎有仙路。未能趋海访神仙,且欲沿溪看红树。钓竿已自慰羁束,平生况得沧洲趣。最欣傲吏轻傥来,拟学渊明赋归去。与君一问桃花宿,岂但行如武陵暮。伯阳八十有一篇,立教清净贵自然。神仙之说何所始,虚怪汗漫无中边。渔郎迷路去家久,虽践胜境终回旋。雕辞饰实好事者,至令千载犹流传。宁闻自古有仙人,茂陵垂老一语真。岂伊冠履荐绅士,惑溺不异蚩蚩民。诚能御气友造物,陋彼蝉蜕悲埃尘。想见桃源之野花正开,牧儿模管吹出芳林来。不知人家尚几许,云屏玉帐空悠哉。霏红泛绿竟杳杳,我亦乘兴山阴回。不如与君归种待蕡实成蹊,昼永无地生苍苔。
https://shici.929r.com/shici/g5mBhHz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