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近寒径,枯苇接深筱。
秋风飒然至,索索鸣不了。
抛书坐孤榻,眼涩镫晕绕。
窗破斜隙明,漏断馀更悄。
平生所欣遇,此夕纷内扰。
假寐入冥思,南枝有归鸟。
西斋近寒径,枯苇接深筱。
秋风飒然至,索索鸣不了。
抛书坐孤榻,眼涩镫晕绕。
窗破斜隙明,漏断馀更悄。
平生所欣遇,此夕纷内扰。
假寐入冥思,南枝有归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西斋,临近一条清冷的小径,四周是凋零的枯苇和深密的细竹。秋风突然吹过,发出瑟瑟声,不断回荡。诗人放下书卷,独坐在简陋的床榻上,眼睛因看书而疲劳,灯光昏暗地照在周围。窗户仅透进一线缝隙的光亮,深夜的滴漏声断断续续,显得格外寂静。
诗人感叹平生的欢乐与困扰在这一刻交织,难以平静。他试图通过短暂的假寐进入冥想,却仍被外界思绪纷扰。此时,他注意到南边树枝上有归巢的鸟儿,这似乎给他带来了一丝安慰,让他在寂寥的秋夜中找到了一丝自然的宁静。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以及对自然界的微妙感触。
奈枕常敧,裘常拥,愁病桃花时节。
红芳原不改,过萧萧风雨,暗锁颜色。
燕姹莺娇,梨昏柳暝,哀乐何曾忘得。
惊心长亭路,但春泥没马,要留车辙。
便山欲化云,絮都成泪,怨离伤别。年年挑菜日。
怕多露、门外青芜湿。
有几许、瑶琴馀恨,渌酒馀欢,到而今、总成追忆。
更与吹横玉,还弄彻、落梅凄切。正迢递、斜阳驿。
嘶骑遥驻,人在江城天末。倚楼忍听几叠。
近来瘦。还如蘸水拖烟,渐老堤柳。欲寻云际岫。
荡桨采菱,多刺伤手。悲秋病久。看褪尽、红衣莲亩。
昨日柔香缥缈,有三十六鸳鸯,向花前低首。空有。
抱香两袖。江南信息,争唱新词秀。翠盘珠乍溜。
强雨微波,重来时候。登楼念旧。叹绿鬓、消磨尊酒。
莫遣箫声更奏。怕双泪、湿青衫,人归后。
士寒饿,古犹今。
向来亦有子桑琴,倚楹啸歌非寓淫。
伯牙山高水深深,万世二垄一知音。
阎君七弦抱幽独,晁子为之《梁父吟》。
天寒络纬悲向壁,秋高风露声入林。
冷丝枯木拂蛛网,十指巧能写人心。
○○击鼓如鸣鼍,○○○○○成螺。
岁丰寒士亦把酒,满眼饤饾梨枣多。
晁家公子屡经过,笑谈与世殊臼科。
文章落落映晁、董,诗句往往如阴、何。
阎夫子,勿谓使人难,使琴抑怨天不和。
明光昼开九○肃,不令高才牛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