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方外士,传法自南华。
高蹈玩一世,旁通兼数家。
来游仁者静,传咏正而葩。
乘兴何时再,还能托后车。
西城方外士,传法自南华。
高蹈玩一世,旁通兼数家。
来游仁者静,传咏正而葩。
乘兴何时再,还能托后车。
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题为《和唐公舍人访净因》。诗中表现了对友人唐公舍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学问传承的重视。
"西城方外士,传法自南华。高蹈玩一世,旁通兼数家。"
这几句描绘了一位居住在西城之外、名士风范的人物,他的学问源自南华(指道教祖地南华山),其生平致力于学术探究,涉猎广泛,对多个学派都有深入了解。
"来游仁者静,传咏正而葩。乘兴何时再,"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唐公舍人来访时的情景描写。"仁者静"表明友人的到来带来了宁静与安详,而"传咏正而葩"则强调了唐公舍人学问的正确与纯粹。"乘兴何时再"显示了诗人对于友人再次到来的期待和欢迎。
"还能托后车。"
最后一句寓意深长,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在精神上追随唐公舍人的愿望,像坐上了后车一样,紧跟着他的学问与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对学术交流的渴望,展现了宋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对于知识传承的尊重。王安石在诗中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间相互砥砺、交流思想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