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唐公舍人访净因》
《和唐公舍人访净因》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西城方外士,传法自南华。

高蹈玩一世,旁通兼数家。

来游仁者静,传咏正而葩。

乘兴何时再,还能托后车。

(0)
翻译
在西城之外有一位修行者,他从南华传来了佛法。
他超然世外,博学多才,精通多种思想流派。
前来拜访的仁德之人,在宁静中聆听教诲,他的言论纯正且独特。
我期待着何时能再次来访,也许能有幸坐上你的后车,继续学习佛法。
注释
西城:指城市边缘或远离尘世的地方。
方外士:修行者或隐居者。
南华:指南华山,道家圣地,此处可能指南华真人(即庄子)。
高蹈:超脱世俗,超然物外。
玩一世:对世间事淡然处之。
旁通:广泛涉猎,博学。
数家:指多种哲学或思想流派。
仁者:有道德修养的人。
静:宁静的环境或心境。
正而葩:言论纯正且新颖独特。
乘兴:兴致勃勃。
后车:古代出行时,尊者乘坐前车,弟子或后辈坐后车,此处象征传承。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题为《和唐公舍人访净因》。诗中表现了对友人唐公舍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学问传承的重视。

"西城方外士,传法自南华。高蹈玩一世,旁通兼数家。"

这几句描绘了一位居住在西城之外、名士风范的人物,他的学问源自南华(指道教祖地南华山),其生平致力于学术探究,涉猎广泛,对多个学派都有深入了解。

"来游仁者静,传咏正而葩。乘兴何时再,"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唐公舍人来访时的情景描写。"仁者静"表明友人的到来带来了宁静与安详,而"传咏正而葩"则强调了唐公舍人学问的正确与纯粹。"乘兴何时再"显示了诗人对于友人再次到来的期待和欢迎。

"还能托后车。"

最后一句寓意深长,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在精神上追随唐公舍人的愿望,像坐上了后车一样,紧跟着他的学问与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对学术交流的渴望,展现了宋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对于知识传承的尊重。王安石在诗中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间相互砥砺、交流思想的学术氛围。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夏日

读罢韦编坐短檐,风吹两鬓白纤纤。

鹤鸣昼永浑无事,不放沉烟出画帘。

(0)

自述二首·其二

读圣贤书学圣贤,圣贤事业孝为先。

欲行孝道谈何易,且使终身守墓前。

(0)

陆治雪窗见易图

两峰高并玉崔嵬,窗下韦编破冷开。

借问天心何处见,一枝春报坞旁梅。

(0)

晓晴

晓晴真恰当,宿雨收遥山。

禾益滋陇亩,麦全登阓阛。

殷心关稼穑,馀事畅跻攀。

昨日憎炎意,相殊霄壤间。

(0)

塞外露疑雨,瀼瀼侵晓多。

山霏沆瀣气,水接布沈波。

丛樾香生树,野田饱润禾。

更饶清兴在,煮茗满倾荷。

(0)

至避暑山庄驻跸作

山庄避暑祖功深,待葺园斋用早临。

绿屿青峰新景色,对时育物旧神心。

欲凭福地遣烦绪,自有云山启静吟。

明日慈舆便言至,欢迎夏凊仰徽音。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