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露疑雨,瀼瀼侵晓多。
山霏沆瀣气,水接布沈波。
丛樾香生树,野田饱润禾。
更饶清兴在,煮茗满倾荷。
塞外露疑雨,瀼瀼侵晓多。
山霏沆瀣气,水接布沈波。
丛樾香生树,野田饱润禾。
更饶清兴在,煮茗满倾荷。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清晨露水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露水与自然界的交融之美。
首句“塞外露疑雨”,将露水比作细雨,形象地描绘了露珠在清晨时分的朦胧与湿润感。接着,“瀼瀼侵晓多”进一步强调了露水在黎明时分的丰富与弥漫,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薄雾所覆盖。
“山霏沆瀣气,水接布沈波”两句,通过山间的雾气和水面的波纹,展现了露水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山间的雾气如同露水的凝结,而水面的波纹则像是露水在流动的痕迹,两者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丛樾香生树,野田饱润禾”则转向对植物的描写,露水滋润着树木和田野中的庄稼,不仅赋予了它们生机,也带来了香气,体现了露水对自然界生命的滋养作用。
最后,“更饶清兴在,煮茗满倾荷”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清新自然之美的喜爱与享受。在这样的环境中,煮一壶茶,满溢于荷叶之上,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心灵的一种洗涤与放松。
整首诗通过对露水及其影响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热爱,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态度。
倦态惺忪,向雕栏艳糁,红妆微褪。
薄醉乍醒,娟娟另饶丰韵。
无端碎却秋心,正一片雨陪烟衬。
空阶,梦魂凉、又是疏蛩几阵。芳影弄娇嫩。
背墙阴睡起,西风扶隐。幽媚自怜,思妇泪痕还晕。
簪来细贴云鬓,怕添了、玉钗离恨。残粉。
付徐娘、断肠诗本。
思渺吴天,坐空明翠奁,稳泛秋色。
柔波荡晚,渐白蘋风细,轻寒吹入。小红今在否。
记夜舫、新歌按拍。
迤逦垂虹路,清萧雅韵,鸥鹭定曾识。
沈吟季鹰当日。恋莼鲈味好,归棹重觅。
溪山画里,算绵屏深处,何人消得。
扣舷招隐士,倩相送、长桥过客。
黯黯南云去,宵来为君乡梦积。
晓莺唤。似陌上柔桑,秦筝弹怨。
想画楼初日,芳魂定馀恋。
素波不照婵娟影,遗恨天涯远。
遣羁愁、艳质难留,好山还见。依约翠眉展。
尚仿佛城南,那时人面。秀倚东风,露华映、黛痕浅。
玉莲花色春如笑,任著帩头看。
店门前、怪底篮舆去缓。
泛宅浮家,卿笑谓、君其休矣。
算只有、五湖烟水,年年如此。
芳草遥天青欲白,晴波夕照金还紫。
载一天、风月满扁舟,玄真子。山欲雨,嵩高玺。
花欲雨,湘东蕊。恍清虚宾主,神霄奴婢。
被褐半疑火浣布,斟茶拟吸琼芝髓。
访灵威、七日学长生,饥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