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谢人世,诛茅乱峰曲。
三衣不著蚕,一饭长分鹿。
露滴秋径松,烟蒙晓窗竹。
真隐澹无营,怡然心自足。
高僧谢人世,诛茅乱峰曲。
三衣不著蚕,一饭长分鹿。
露滴秋径松,烟蒙晓窗竹。
真隐澹无营,怡然心自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形象,他选择在乱峰之侧的僻静处建造茅屋,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不穿丝绸衣服,仅依靠蚕丝制成的三衣,饮食上与鹿为伴,分食其食。诗人通过"露滴秋径松"和"烟蒙晓窗竹"的环境描写,展现出僧人生活的清幽宁静。这位隐者深居简出,心境淡泊,无欲无求,内心感到极大的满足和平静。整首诗赞美了僧人的超脱尘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体现了禅宗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
天王理万国,势必委诸吏。
制字从一史,执法不可二。
奈何雍也面,胸臆伏私意。
两讼一求捷,两役一求避。
含糊卒未决,徐徐较馈遗。
酒果若羔雁,书画及弊器。
到官一物无,去官百需备。
此县与彼县,大率不相异。
独有楚县尹,不肯作此事。
无钱买归舟,仆马亦憔悴。
寒近衣犹单,暑退扇已掷。
生世成何事,卧念夜叹息。
四壁候虫鸣,不啻千且百。
其鸣果何谓,霜□还复蛰。
大块□□民,生死互促迫。
嗷嗷食土毛,灭去竟无迹。
髧髦昔何□,□今曶六十。
于道粗有闻,屡空未为厄。
意长岁年短,虑阔世俗窄。
欲为熟睡谋,可无伯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