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峰高并玉崔嵬,窗下韦编破冷开。
借问天心何处见,一枝春报坞旁梅。
两峰高并玉崔嵬,窗下韦编破冷开。
借问天心何处见,一枝春报坞旁梅。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窗下,诗人对《易经》图卷的沉思与感悟。首句“两峰高并玉崔嵬”以“玉崔嵬”比喻两座并立的山峰,形象地展现了《易经》图卷的高深与庄严,仿佛两座不可攀登的高峰。次句“窗下韦编破冷开”,描述了在寒冷的冬日,诗人透过窗户,面对着被磨损的《易经》图卷,似乎在寻求智慧的启示。这里的“韦编”指用熟牛皮绳编缀的竹简,象征着《易经》这部古老经典的坚韧与不朽。
后两句“借问天心何处见,一枝春报坞旁梅”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天心”象征宇宙的真理与和谐,通过询问如何在纷扰的世间找到这一真理,表达了对《易经》中所蕴含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的追求。最后一句“一枝春报坞旁梅”则是以春天来临、梅花绽放的景象作为隐喻,暗示通过理解和实践《易经》,人们能够发现生命中的美好与希望,即使是在严冬之后,也能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哲理思考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易经》深刻内涵的领悟与赞美。
萧溪先生乐山者,结屋临溪颇幽雅。
开轩见水不见山,却向图中看挥洒。
高斋素笔悬清风,仿佛坐我林崖下。
群峰奔驰势如马,绿树人家面平野。
层阁忽从天际来,飞泉远自峰头泻。
半山云气千峰白,满谷霞生万岩赭。
野桥日落行人稀,幽径花开知者寡。
萧溪闲居昼多暇,坐对此图看不舍。
平生况复能食力,春作锄犁躬自把。
短蓑朝耕陇上云,长檠夜落书边灺。
有时归来面盟鸥,鲸吸春醅知几斝。
登高或着谢傅屐,带酒何妨远公社。
临池每解学来禽,对客犹知论裹鲊。
醉中邀我赋长篇,老我才疏不堪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