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色遥分自皖都,琅玕森发瀛洲隅。
盘根云湿胎中玉,疏影月明掌上珠。
威凤林栖生羽翮,巨鳌竿引见头颅。
海滨迂老争鸣缶,为庆龙孙挂六弧。
瑞色遥分自皖都,琅玕森发瀛洲隅。
盘根云湿胎中玉,疏影月明掌上珠。
威凤林栖生羽翮,巨鳌竿引见头颅。
海滨迂老争鸣缶,为庆龙孙挂六弧。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生命的成长与繁衍,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首句“瑞色遥分自皖都,琅玕森发瀛洲隅”,以“瑞色”开篇,暗示着吉祥之气从远方的皖地传来,琅玕(翠竹)在瀛洲的边缘繁茂生长,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自然界的生长与繁荣比喻为吉祥的预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接着,“盘根云湿胎中玉,疏影月明掌上珠”,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细腻之美。盘根错节的树木,仿佛云雾湿润了树干,孕育着内部的玉石;而月光下的竹影稀疏,如同掌心的珍珠般闪耀。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既深沉又精致的一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威凤林栖生羽翮,巨鳌竿引见头颅”,则通过神话中的威凤(凤凰)和传说中的巨鳌,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想象空间。威凤在林间栖息,展翅欲飞,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巨鳌被竿引,露出头颅,寓意着力量与智慧的结合。这两句不仅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也蕴含了对生命力和智慧的颂扬。
最后,“海滨迂老争鸣缶,为庆龙孙挂六弧”,以海边的老者争鸣缶(古代乐器)庆祝,为龙孙(可能指后代或吉祥物)挂上六弧(可能指象征吉祥的装饰品),表达了对家族传承和子孙兴旺的喜悦之情。这一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人与自然、过去与未来的和谐共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寄托了对生命、家庭和社会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与热爱。
一月三过公,此非儿女情。
诗人感伐木,相鸟犹嘤鸣。
尚友百世近,结交千里轻。
矧惟生并时,况复居同城。
携手未宜少,兴发从公行。
开口露肝胆,解衿顿尘缨。
心亲爱自至,外物都忘形。
赤日留中天,火云正峥嵘。
颇复哀老子,安眠枕群经。
冰泮池水绿,春意亦已归。
长杨特多思,浩荡随风飞。
弄舟不用楫,漾漾陶春晖。
回还无终极,孰谓江湖非。
举觞属坐人,行乐常苦稀。
一醉捐百虑,念子勿相违。
乘日复来游,北林稍芳菲。
当令鱼与鸟,识我心无机。
先民任天真,吾得见其器。
其器云如何,盖若刳木类。
不戕生以戚,不伤材以蔽。
不以远见遗,不以枯见弃。
因其无用姿,授以有用意。
取彼自然象,廓此闳然制。
岂无彫磨工,不欲败淳粹。
岂无青黄文,不欲增巧伪。
其高岂无盖,不设簋簠制。
其下岂无舟,不著鸡鸟丽。
任真肆穫落,肯慕金玉贵。
儿童诮敦朴,妇女惊丑异。
岂若轻薄子,形容混兹世。
矜愚以相高,饰貌以自喜。
淳风陷衰薄,古道丧简易。
自非窊樽民,慎勿同一醉。
吾爱谢宣城,适意安独往。
虽联凤池步,不废山泉赏。
吾慕应休琏,感事能属书。
颇婴下流谤,独占仁智居。
寥寥二贤后,忽忽千载馀。
若士不可追,此风或在予。
延石象众山,决泉泻交渠。
林壤使我欣,不知岁月徂。
薜萝分蔽亏,松竹相扶疏。
时时四方客,顾此亦踟蹰。
傥遇钟子期,知子情所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