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任天真,吾得见其器。
其器云如何,盖若刳木类。
不戕生以戚,不伤材以蔽。
不以远见遗,不以枯见弃。
因其无用姿,授以有用意。
取彼自然象,廓此闳然制。
岂无彫磨工,不欲败淳粹。
岂无青黄文,不欲增巧伪。
其高岂无盖,不设簋簠制。
其下岂无舟,不著鸡鸟丽。
任真肆穫落,肯慕金玉贵。
儿童诮敦朴,妇女惊丑异。
岂若轻薄子,形容混兹世。
矜愚以相高,饰貌以自喜。
淳风陷衰薄,古道丧简易。
自非窊樽民,慎勿同一醉。
先民任天真,吾得见其器。
其器云如何,盖若刳木类。
不戕生以戚,不伤材以蔽。
不以远见遗,不以枯见弃。
因其无用姿,授以有用意。
取彼自然象,廓此闳然制。
岂无彫磨工,不欲败淳粹。
岂无青黄文,不欲增巧伪。
其高岂无盖,不设簋簠制。
其下岂无舟,不著鸡鸟丽。
任真肆穫落,肯慕金玉贵。
儿童诮敦朴,妇女惊丑异。
岂若轻薄子,形容混兹世。
矜愚以相高,饰貌以自喜。
淳风陷衰薄,古道丧简易。
自非窊樽民,慎勿同一醉。
这首诗《瘿木樽》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描述一件名为“瘿木樽”的器具,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朴素生活态度的赞美与向往。
诗中首先提到“先民任天真”,表达了对古代先民纯真生活的敬仰。接着,诗人详细描绘了“瘿木樽”的形态,“盖若刳木类”,形象地说明它是由天然木材制成,未经雕琢,保持了原始的形态。诗人强调这种器具“不戕生以戚,不伤材以蔽”,即它没有破坏生命,也没有掩盖材料的本来面貌,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材料的珍惜。
进一步,诗人指出“因其无用姿,授以有用意”,说明这件器具虽然外表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实用的价值,通过“取彼自然象,廓此闳然制”来强调其设计的合理性与自然之美。诗人还提到“岂无彫磨工,不欲败淳粹”,表达了对工艺的尊重,但更重视保持材料的原始状态,反对过度加工,以保持其淳朴的本质。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岂无青黄文,不欲增巧伪”强调了对装饰的节制,认为真正的美在于自然而非人工雕琢。对于“其高岂无盖,不设簋簠制”和“其下岂无舟,不著鸡鸟丽”的描述,则进一步展示了这件器具的简约风格,没有多余的装饰,体现了对实用性和功能性的重视。
最后,诗人通过“任真肆穫落,肯慕金玉贵”表达了对金玉之贵的不屑,更欣赏那些保持真我、朴实无华的事物。同时,诗人也对那些追求轻薄、浮夸的生活方式表示了批评,认为这样的行为会侵蚀淳朴的风气,丧失简朴易行的传统美德。
整首诗通过对“瘿木樽”的描述,不仅赞美了古代器具的实用与美观,更反映了诗人对淳朴生活态度的推崇,以及对社会风气转变的担忧。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
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
万顷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
天丁何事誇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
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
细路萦纡斜复直,山角摩天不盈尺。
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
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
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
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
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
君成绮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
遥思山外屯边兵,西风冷彻征衣铁。
《过阴山和人韵·其一》【元·耶律楚材】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万顷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天丁何事誇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细路萦纡斜复直,山角摩天不盈尺。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君成绮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遥思山外屯边兵,西风冷彻征衣铁。
https://shici.929r.com/shici/LiUUkm46d.html
邹君南昌人,来作金川客。
白面红颜弱冠时,瑶林琼树同标格。
旷怀喜结江海交,掉头不肯居衡茅。
五湖吟啸弄明月,胡为访我云松巢。
囊中出彩毫,匣中取玄玉。
把卷临清流,索我赋别曲。
爱君情似江水长,留君不住空彷徨。
狂风万里送归雁,落木萧萧鸣夕阳。
知君辞亲亦已久,云白西山几回首。
明年有约到南昌,铁柱观前共沽酒。
欲向青山问。问青山、白云多处,几番春信。
著意寻春春尚浅,侵晓薄寒能忍。
又早是、段家桥近。
流水无言人影悄,但盘空扑雪鸦成阵。
还只恐、北风紧。打门仙鹤曾相认。
剩枝头、夜来残月,半钩黄晕。
石古林深烟磴滑,一路鞋痕细印。
浑不管、苍苔立损。
我欲此间横玉笛,把万花吹暖都开尽。
林处士,料应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