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黄一疲马,筋力尽胡尘。
骧首北风夕,徘徊鸣向人。
谁怜弃置久,欲与驽骀亲。
犹恋长城外,青青寒草春。
玄黄一疲马,筋力尽胡尘。
骧首北风夕,徘徊鸣向人。
谁怜弃置久,欲与驽骀亲。
犹恋长城外,青青寒草春。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之景、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诗篇。诗人以一匹疲惫的马为象征,通过对这匹马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身处边疆、心系家国的复杂情感。
“玄黄一疲马,筋力尽胡尘。”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匹在沙场上奔驰、汗水蒸腾而又筋疲力尽的战马形象。“骧首北风夕,徘徊鸣向人。”则是战马在寒冷的北风中,头颈低垂,发出悲鸣,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这里“骧首”指的是马头低垂的样子,而“徘徊”则形容马匹徘徊不前,带有一种无奈与哀求。
“谁怜弃置久,欲与驽骀亲。”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这匹被长时间遗忘在边塞的疲惫战马的同情之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希望能与这匹马建立起某种情感联系的愿望。
“犹恋长城外,青青寒草春。”最后两句则是对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边塞自然景观的依恋之情。这里的“长城外”指的是古代中国北方的长城,而“青青寒草春”则是在那荒凉的长城之外,即便是初春时节,也只能见到一片萧瑟、冷清的绿色。
整首诗通过对疲马和边塞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身在异乡、心系故土的情感,以及对于战马命运的同情。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表达手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处理方式。
薄晚寒闺,轻盈弱质,井水心情自守。
触目惊心,栋折榱崩,何恤玉颜消瘦。
针管慵拈,误几度、窗前停绣。回首。
叹周道游观,将非君有。
嗟彼女伴何知,把慷慨情怀、认萦丝藕。
葵践兄亡,冷眼年来,已知大弓难彀。
无限伤心,当商女,后庭歌奏。能否。
比例似、无盐觅偶。
朝寻外湖山,暮踏里湖月。
烟水小朝廷,南渡君臣热。
湖山非霸图,代谢同驹隙。
至今葛岭旁,蜃楼幻金碧。
今日天气寒,凭高风猎猎。
钱江背城去,团团一湖白。
从知止水清,不共惊涛没。
悠然物外身,眼底惟秋色。
雁背看斜阳,霜天下红叶。
莫问半閒堂,草间鸣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