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滴梧桐叶叶黄。流莺时度小回廊。
画屏愁掩是潇湘。
何处碧笙吹断月,此时玉钿爇清香。
消魂时候漏初长。
露滴梧桐叶叶黄。流莺时度小回廊。
画屏愁掩是潇湘。
何处碧笙吹断月,此时玉钿爇清香。
消魂时候漏初长。
这首《浣溪沙·秋夜》由明代女诗人沈宜修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画面。
“露滴梧桐叶叶黄”,开篇以露珠滴落于梧桐叶上,叶色渐黄的景象,渲染出秋夜的凉意与萧瑟。梧桐叶黄,不仅点明了季节,也暗含了时光流转、万物凋零的意味。
“流莺时度小回廊”,接着描绘了秋夜中偶尔传来的一两声鸟鸣,穿过幽静的小回廊,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流莺的鸣叫,虽稀疏却能触动人心,为这寂静的秋夜带来一丝温暖与希望。
“画屏愁掩是潇湘”,通过“画屏”这一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画屏后隐藏的是潇湘美景,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此处的“愁掩”二字,既表达了对远方景色的思念,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惆怅。
“何处碧笙吹断月,此时玉钿爇清香”,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碧笙,即绿色的笛子,此处借指乐声;断月,形容月光被乐声所切割,营造出一种音乐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意境。玉钿爇清香,则是通过点燃香料,散发出的香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音乐与香气交织的美好场景,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消魂时候漏初长”,结尾一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在这样的夜晚,诗人因思绪万千而感到心神恍惚。漏初长,意味着夜深人静,时间仿佛变得悠长,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整首词通过对秋夜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情感的层层铺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沈宜修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赋予了这首词以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情感,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北陇耕云,南溪钓月,此是野人生计。
山鸟能歌,山花解笑,无限乾坤生意。
看画归来,挑*闲眺,风景又还光霁。
笑人生、奔波如狂,万事不如沉醉。
细看来、聚蚁功名,战蜗事业,毕竟又成何济。
有分山林,无心钟鼎,誓与渔樵深契。
石上酒醒,山间茶熟,别有水云风味。
顺吾生、素位而行,造化任他儿戏。
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将谓少年行乐。
高阁林间,小车城里,千古太平西洛。
瞻彼泱泱,言思君子,流水俨然如昨。
但清游、天际轻阴,未便暮愁离索。
长记得、童冠相随,浴斫归去,吟咏鸢飞鱼跃。
逝者如斯,吾衰甚矣,调理自存斟酌。
清庙朱弦,旧堂金石,隐几似闻更作。
农人告我事两畴,窈窕挂书牛角。
江湖渺何许,归兴浩无边。
忽闻数声水调,令我意悠然。
莫笑盆池咫尺,移得风烟万顷,来傍小窗前。
稀疏淡红翠,特地向人妍。
华峰头,花十丈,藕如船。
那知此中佳趣,别是小壶天。
倒挽碧筒酾酒,醉卧绿云深处,云影自田田。
梦中呼一叶,散发看书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