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流对月暗悲酸,瘦立东风自怯寒。
湘水佳人方告疾,帝都才子亦非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乾。
万里云山无路去,虚劳魂梦过湘滩。
临流对月暗悲酸,瘦立东风自怯寒。
湘水佳人方告疾,帝都才子亦非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乾。
万里云山无路去,虚劳魂梦过湘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柳富的作品,《又赠》。诗中描绘了临水对月的凄凉景象,抒发了孤独与寒冷之感,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关怀。
首联“临流对月暗悲酸,瘦立东风自怯寒”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画面:在月光下临水而立,内心充满了悲伤和酸楚,独自面对寒冷的东风,显得格外瘦弱和无助。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以月色的明亮反衬内心的悲凉,以瘦弱的身体映射出内心的脆弱。
颔联“湘水佳人方告疾,帝都才子亦非安”转而表达对远方友人的关切之情。佳人(可能指的是诗人思念的女子)在湘水边生病,帝都(指京城)的才子也并不安定。这两句通过间接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挂念和担忧。
颈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乾”引用了两个著名的典故,分别出自李商隐的《无题》和杜甫的《春望》。春蚕至死方能吐尽丝线,蜡烛燃烧至尽泪水方才干涸。这两句诗寓意深刻,既是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也是对奉献精神的赞美。在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春蚕或蜡烛,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持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
尾联“万里云山无路去,虚劳魂梦过湘滩”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无法实现的无奈。虽然心中充满牵挂,却因距离遥远,无法亲自前往探望,只能在梦中穿越万里的云山,希望能与友人相聚。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表达了对现实局限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