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不复出,兹焉若将终。
萧然环堵间,乃复有为戎。
我师柱下史,久以雌守雄。
金刀虽云利,未闻能斫风。
世人欲困我,我已长安穷。
穷甚当辟谷,徐观百年中。
闭门不复出,兹焉若将终。
萧然环堵间,乃复有为戎。
我师柱下史,久以雌守雄。
金刀虽云利,未闻能斫风。
世人欲困我,我已长安穷。
穷甚当辟谷,徐观百年中。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之作,模仿陶渊明的风格,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独特见解。首句“闭门不复出,兹焉若将终”描绘了诗人选择闭门不出的生活态度,暗示着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与超脱。接下来,“萧然环堵间,乃复有为戎”展现了诗人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内心依然保持着坚韧和战斗的精神。
诗人自比为“我师柱下史”,暗指自己像古代的史官一样,坚守职责,即使面对困境也能保持雌伏待机的智慧。他以“金刀虽云利,未闻能斫风”比喻自己的才能虽然锋利,但无法改变外部环境,暗示了现实的无奈。
“世人欲困我,我已长安穷”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眼光的不屑,以及对自己处境的自嘲,贫穷却并不妨碍他的精神独立。最后,“穷甚当辟谷,徐观百年中”则流露出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使生活困顿,也愿意通过辟谷的方式静观世事,从容面对人生的长久变迁。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苏辙在困境中的坚韧与超脱,以及对个人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独特思考。
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
翠凤旧依山硉兀,清泉长与世穷通。
至今游客伤离黍,故国诸生咏雨濛。
牛酒不来乌鸟散,白杨无数暮号风。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
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
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