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溪山色近如何?秋已萧条水已波。
我亦清深抵千尺,桃花潭上昔曾过。
琴溪山色近如何?秋已萧条水已波。
我亦清深抵千尺,桃花潭上昔曾过。
这首诗描绘了琴溪山色在秋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变换带来的自然之美。首句“琴溪山色近如何?”以问句形式引出主题,仿佛诗人正站在溪边,凝视着眼前的山色,对即将到来的秋景充满好奇与期待。接下来,“秋已萧条水已波”一句,直接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溪水在秋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波纹,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
“我亦清深抵千尺,桃花潭上昔曾过。”这两句则转而抒发个人情感与回忆。诗人自比为深入清泉千尺之深,暗喻自己内心的纯净与深邃。同时,提到了曾经经过的桃花潭,这不仅是一个地点的标记,更是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往昔经历的感慨,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旧业带郊牧,受时勤耕蚕。
倾筐董机女,负表责诸男。
得酒共慰劳,中堂相与酣。
醉从草窗里,远看函山岚。
交游恨阔绝,引领望东南。
瞥见穿云燧,惶骇忧何堪。
孤帆川上来,问之且再三。
为言脱巾呼,大乱由凶贪。
烧城但馀堞,流血潴为潭。
怀我同心彦,惊泪不能含。
何图共明魄,相对重高谈。
隐居草堂临澹津,疏帘昼垂无市尘。
青衫缁鬓宁辞禄,白眼乾坤不厌贫。
小窗斑竹阑干曲,客来屐齿苔痕绿。
缃帙连床蠹影沉,墨池映砚鹅群浴。
手种幽兰满后庭,紫茎芳穗延馀馨。
烟痕远浥三湘碧,露气遥分九畹青。
返掩衡门乐真趣,不向繁华逐桃李。
美人采结自有期,五云环佩蓬莱水。
游子远行迈,征途修且长。
扬舲浙水阴,肃驾楚山阳。
绾绶仕明朝,青春足徜徉。
驱驰靡终极,奄息思旧乡。
悠悠园庐下,松菊日荒凉。
遐瞻云缥缈,探迹路微茫。
丈夫贵激烈,逝景无回光。
归荣耀锦衣,晚业播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