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
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
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
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
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
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
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色彩凄清,情感淡远。开篇三句“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以秋天即将到来的哀愁为基调,通过对露水凝结成霜和草木变色的描述,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悲哀。
接着,“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这两句则转向声音和空间的描绘,通过远处寺庙的钟声和大雁的飞过,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空旷孤寂的氛围。这里的“应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心灵的召唤,而“拥雁度三湘”则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描绘,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向往。
在“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中,诗人通过外部环境的冷气和夜晚漫长的梦境,传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内心的寂寞。这里,“气逼”指的是秋天的凉意,而“襦衣薄”则是对寒冷的一种形象化表达;“宵梦长”则是在暗示诗人夜晚难以入睡,或者即便入睡,也充满了无边的寂寞。
最后,“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这几句通过对庭院中明月和荷花香气的描写,以及诗人独自思念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这里,“满庭添月色”是对宁静夜晚的一种美好景象的描绘,而“拂水敛荷香”则是在通过感官细节来强化这种氛围;“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这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孤独、贫困生活状态的哀愁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我沉思的古典美学情怀。
爞爞熏梦断。喜敲门客到,缺蟾斜瞰。
练波双桨,谈笑入葭薍。露香花近远。
初阳妆就明艳。
未隔兼旬,看缃房翠菂,开谢渐过半。
苦念金鳖影畔。牢落红衣,水怨蓬莱浅。
比还连雨,伤潦共菱芡。一湾芳自占。
舟招况对词伴。
记否家江,正鱼肥荔美,和月趁潮泛。
貂裘匹马皋兰道,万山围向人冷。
盾鼻风酸,旄头月落,羡煞书生豪俊。蘧庐醉暝。
尚疑是关前,群松动影。
绝塞刀环,替君欢喜替君病。
团圆一片明月,恐琼楼玉宇,仙子惊醒。
倒尽金卮,击残铜钵,道是天涯谁信。柝声偏紧。
有十万红珠,照吾归径。水调飞来,更情深韵稳。
一丛寒玉。又一重溪影,照来都绿。
石径弯环,僧梦微凉,好个翠阴如幄。
小阑干外秋痕瘦,画不出、折枝横幅。
有美人、亸袖频来,念取天寒人独。昨夜雨凉新过。
四围山气净,石发初沐。
露洗琴床,烟幕筠帘,病损半篱残菊。
林疏不度斜阳影,待石上、安排棋局。
怅客中、鬓发萧疏,转忆故园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