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鹧鸪图》
《鹧鸪图》全文
明 / 李东阳   形式: 古风

鹧鸪啼处春江绿,日暮凄风吹苦竹。

相呼相唤不停声,万恨千愁啼未足。

有时格磔还钩辀,此声欲断无时休。

风低不渡三江水,竹冷先惊八月秋。

我家旧在湘南住,犹记曾闻鹧鸪处。

不似云安有杜鹃,声声道不如归去。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鹧鸪鸟在春江边啼鸣的场景,充满了哀愁与思乡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深沉的艺术氛围。

首句“鹧鸪啼处春江绿”,开篇即点明地点与季节,绿意盎然的春江与鹧鸪的啼鸣相互映衬,为全诗奠定了清丽而又略带忧伤的基调。接着,“日暮凄风吹苦竹”一句,将时间推进至傍晚,凄凉的晚风中夹杂着苦竹的呜咽,营造出一种孤寂与悲凉的氛围。

“相呼相唤不停声,万恨千愁啼未足。”这两句直接描绘了鹧鸪鸟的啼叫,它们不停地呼唤着,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与思念。这种连续不断的啼鸣,仿佛是它们对远方家园的深深呼唤,充满了对自由与归宿的渴望。

“有时格磔还钩辀,此声欲断无时休。”进一步描写鹧鸪的叫声,既有尖锐的“格磔”声,又有柔和的“钩辀”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心灵深处的叹息,无法停止。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

“风低不渡三江水,竹冷先惊八月秋。”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与内心的孤独。即使是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也无法阻挡内心的波澜;即便是竹林中的寒冷,也提前感受到了八月的秋意,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与无助。

最后,“我家旧在湘南住,犹记曾闻鹧鸪处。”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居住的地方,那里也是鹧鸪啼鸣的地方,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而“不似云安有杜鹃,声声道不如归去。”则通过对比,强调了鹧鸪与杜鹃的不同,杜鹃的叫声总是充满离愁别绪,而鹧鸪的啼鸣则更多地承载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家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鹧鸪啼鸣的细腻描绘,以及与自然景象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由与归宿的向往。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东阳

李东阳
朝代:明   字:宾之   号:西涯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生辰:1447年-1516年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你喜欢

广州吊古·其一

山川灵气会都司,旧作佗宫枕海湄。

一自名王来骆越,至今天子是屠耆。

无才绝道称南武,有恨祠天杀贰师。

邸第荒凉馀白草,牛羊踯躅为谁悲。

(0)

得郭清霞书言欲归老罗浮诗以速之·其一

已报罗浮四百君,君归重挹翠氤氲。

金精不嫁长被发,玉树无亲但抱云。

象数早从仙易得,文章应使世儒闻。

芙蓉砂好皆尘垢,丹灶何劳吐紫芬。

(0)

南海神祠作·其一

扶胥江口水微茫,箫鼓人祠百谷王。

万派洪涛朝涨海,千秋绛节奠扶桑。

参天花倒龙宫影,浴日亭浮蜃气光。

闻道汉家东渡急,冯夷先为驾鼍梁。

(0)

送方即山之西宁

泷州田土最膏腴,尔去躬耕且一区。

陇上不妨鸿鹄在,山中应与虎狼俱。

缁衣世外还将母,白发堂前好弄雏。

万里归来吾未倦,相寻同作列仙儒。

(0)

寿龙江蔡丈

东樵中有老人峰,移入西樵紫翠重。

春酒正同飞瀑泻,芝华长有白云封。

楚丘神智年方壮,禹石尊荣礼益恭。

膝下圭璋多令子,君王几杖待相从。

(0)

下十八滩·其一

乱水砰磅斗不开,波中壁垒半崩颓。

滩高似倒三秋雨,石小偏含万古雷。

险尽始闻惶恐至,惊多只望万安来。

蒲帆几逐峰峦转,一曲才能酒一杯。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