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日亭午,独自骑驴入山坞。
来到君家不见君,下驴倚杖叩君户。
惊起山童开山扉,黄犬摇尾衔人衣。
试问先生住何处,云入山中采紫薇,平明一去今未归。
引我池中看钓矶,池中数个白鸥儿,见人惯后痴不飞。
待君归来君未归,却复骑驴下翠微。
五月五日日亭午,独自骑驴入山坞。
来到君家不见君,下驴倚杖叩君户。
惊起山童开山扉,黄犬摇尾衔人衣。
试问先生住何处,云入山中采紫薇,平明一去今未归。
引我池中看钓矶,池中数个白鸥儿,见人惯后痴不飞。
待君归来君未归,却复骑驴下翠微。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友人的生动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中的主人公在五月的正午,独自骑着驴子进入山林深处,寻找一位名为“君”的友人。他不仅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宁静。
“五月五日日亭午”,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独自骑驴入山坞”则透露出访者内心的孤独与坚定,以及对友情的执着追求。“来到君家不见君,下驴倚杖叩君户”这两句,通过“不见君”与“叩君户”的对比,既表现了访者的失落,又预示了即将发生的惊喜。
“惊起山童开山扉,黄犬摇尾衔人衣”这两句,通过“山童”与“黄犬”的反应,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和谐。山童的“惊起”与黄犬的“摇尾衔人衣”,都体现了对访者的友好与好奇。
“试问先生住何处,云入山中采紫薇,平明一去今未归”这几句话,通过访者与友人的对话,揭示了友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访者对友人生活方式的欣赏与向往。
最后,“引我池中看钓矶,池中数个白鸥儿,见人惯后痴不飞。待君归来君未归,却复骑驴下翠微”这几句,描绘了友人生活的另一面——在池边垂钓,与白鸥为伴的悠闲生活。访者虽然未能等到友人归来,但对这份宁静与自由的向往,使整个访问过程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是一幅生动的田园诗画卷。
日夕将天兵,闻已度淮水。
黎庶仰虹霓,雨雪何不止。
北军利高亢,值此非所喜。
行师有纪律,日须五十里。
南风吹铁衣,却走泥没趾。
锈涩剑锋回,塺疏弓力弛。
况不便舟船,经涉殊未已。
指日布阳春,顽阴悉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