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夏何知暑令行,轻风拂拂水泠泠。
只凭藜杖穿幽径,还喜蒲团憩小亭。
散诞竹边梳白发,徘徊江上诵黄庭。
人间无此清凉处,亦许儿童共乞灵。
九夏何知暑令行,轻风拂拂水泠泠。
只凭藜杖穿幽径,还喜蒲团憩小亭。
散诞竹边梳白发,徘徊江上诵黄庭。
人间无此清凉处,亦许儿童共乞灵。
这首宋诗《归云溪》是郭印所作,描绘了夏日清幽的景象。首句“九夏何知暑令行”,以反问的方式表达诗人对炎热夏季的不知晓,仿佛在说即使酷暑难耐,他却沉浸在自然的清凉之中。接着,“轻风拂拂水泠泠”描绘了微风轻拂,流水潺潺的清凉画面,给人以宁静舒适之感。
“只凭藜杖穿幽径”写诗人手持藜杖,漫步在幽深的小路上,流露出闲适与淡泊的心境。在“还喜蒲团憩小亭”中,诗人更进一步,欣喜于能在小亭中歇息,享受片刻的宁静。他坐在蒲团上,可能在整理思绪,也可能在诵读经典,如“黄庭”。
“散诞竹边梳白发”一句,诗人形象地刻画出自己在竹林边梳理白发,显得洒脱不羁,超然物外。最后,“徘徊江上诵黄庭”再次强调了他在江边的悠闲时光,诵读道家经典,寻求内心的清凉与宁静。
结尾“人间无此清凉处,亦许儿童共乞灵”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清凉环境的珍视,认为这是人间难得的避暑佳境,甚至愿意与儿童共享这份清凉,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清凉世界的独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