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燕临风忽点衣,杨花渡水扑人飞。
惊栖春鸟月初上,落尽樱桃客未归。
涧草野桥时引步,竹篱山磬不开扉。
幽寻长啸怀天末,明日还山理钓矶。
江燕临风忽点衣,杨花渡水扑人飞。
惊栖春鸟月初上,落尽樱桃客未归。
涧草野桥时引步,竹篱山磬不开扉。
幽寻长啸怀天末,明日还山理钓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白下桥上所见的春日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与淡淡的哀愁。
首联“江燕临风忽点衣,杨花渡水扑人飞”,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面上燕子随风飞翔,仿佛在空中点点跳跃,而杨花则轻盈地飘过水面,似乎要扑向行人,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动态的画面。
颔联“惊栖春鸟月初上,落尽樱桃客未归”,通过春夜中惊起栖息的鸟儿和已落尽的樱桃树,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感,因为春天的美景虽美,但游子仍未归来。
颈联“涧草野桥时引步,竹篱山磬不开扉”,进一步展现了诗人漫步于自然之中的悠闲与自在。他时而在山间小径上漫步,时而驻足于竹篱旁,聆听远处寺庙的钟声,却并未打开门扉,似乎在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尾联“幽寻长啸怀天末,明日还山理钓矶”,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他独自在幽静之处长啸,心中满是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归隐生活的憧憬。明日,他将回到山中,继续他的钓鱼生活,或许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