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历遍气飘浮,面带风霜雪满头。
碧涧寒通丹井曙,青松影落石坛秋。
布袍洗药香犹湿,砂釜藏茶火自留。
笑问阆风何处是,追游还许借青牛。
名山历遍气飘浮,面带风霜雪满头。
碧涧寒通丹井曙,青松影落石坛秋。
布袍洗药香犹湿,砂釜藏茶火自留。
笑问阆风何处是,追游还许借青牛。
这首元代周权的《赠松崖道士》描绘了一位云游四海、历经名山的道士形象。首句“名山历遍气飘浮”展现了他遍访名山的逍遥之态,仿佛气息都与自然融为一体。接下来的“面带风霜雪满头”则通过外在的细节,刻画出他在艰苦环境中修行的坚韧和岁月的痕迹。
“碧涧寒通丹井曙,青松影落石坛秋”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道士所处的环境,清冷的山涧、丹井和秋日的松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诗人描述他在清晨的丹井边洗涤,煮药的砂釜中余火尚存,体现了他的生活简朴和对道术的执着。
最后两句“笑问阆风何处是,追游还许借青牛”,表达了诗人对道教仙境“阆风”的向往,以及对道士能否借青牛(道教传说中的仙兽)一同游历仙境的询问,流露出对超脱尘世的追求和对道士智慧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抒怀,赞美了道士的隐逸生活和超凡境界,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共鸣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月被云迷,花逢雨折,古今缺事难全。
一夜江风,无端吹坠尘寰。
芳心枉自如霜洁,怎禁它、一例摧残。
證前生、欲诉梅花,梦断孤山。
含葩自是侬于画,到飘零狼藉,同此凄然。
绿章谁奏,柔魂莫问青天。
斜阳依旧迷蝴蝶,妒双飞、怕卷帘看。
任东风、收拾春光,莫惜华年。
养蚕如养儿,饥饱谨护视。
蚕饥蚕娘愁,蚕饱蚕娘喜。
朝采桑,暮采桑,日晡未食鸣饥肠。
侬食不饱犹自可,蚕若饥时愁煞我。
典却青布裙,买取绿桑叶。
絮祷马头娘,愿蚕食努力。
蚕腹日饱蚕身肥,吐丝盈箔光辉辉。
用织机中锦,为谁身上衣。
卖新丝,粜新谷,全家饱暖出蚕腹,那惜经旬废膏沐。
养蚕养蚕辛苦多,今年蚕事定如何?
几多大道青楼女,裁剪歌衫要绮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