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罢公车巳数旬,好莺啼过上林春。
赋诗空作雕虫客,伏草谁知扪虱人。
沂水空城鸣赤雀,济阴铁甲尚黄尘。
衮衣亦自凭轩急,尘饭何当厌玉宸。
诏罢公车巳数旬,好莺啼过上林春。
赋诗空作雕虫客,伏草谁知扪虱人。
沂水空城鸣赤雀,济阴铁甲尚黄尘。
衮衣亦自凭轩急,尘饭何当厌玉宸。
此诗《悯乱诗十首(其九)》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战乱背景下,朝廷政务与民间疾苦的深刻对比,以及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感慨。
首句“诏罢公车巳数旬”,点明了时间背景,暗示了朝廷的政令未能及时传达或执行,反映出官僚体系的迟滞与混乱。接着“好莺啼过上林春”一句,以春天的美景反衬出战乱背景下的荒凉与冷寂,莺鸟的啼鸣虽美,却难以掩盖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痛苦。
“赋诗空作雕虫客,伏草谁知扪虱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为文人的无奈与悲哀。在动荡的时局下,即使才华横溢,也如同雕虫小技,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而真正能洞察时局、为民请命的人,却往往不为人知,隐于草间,如同扪虱之人,隐匿于世。
“沂水空城鸣赤雀,济阴铁甲尚黄尘”进一步描绘了战乱后的荒芜景象。沂水边的空城中,赤色的鸟儿哀鸣,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苦难;济阴之地,虽然铁甲犹存,但黄尘漫天,暗示了战乱的持久与破坏之深。
最后,“衮衣亦自凭轩急,尘饭何当厌玉宸”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官员的担忧。衮衣,指帝王的服饰,这里借指朝廷官员。诗人担心他们虽身居高位,却未能有效治理国家,解决民生疾苦,反而可能沉迷于权力与享乐之中,对百姓的困境视而不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时局的深切忧虑,体现了其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脱尽膏粱气,秖馀云壑姿。
囊中支遁马,笔下惠休诗。
木末鸟还语,花边蝶浪窥。
平章赖公等,吾病不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