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勉制干侄克家归乡》
《勉制干侄克家归乡》全文
宋 / 柴元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五年不得共团栾,放浪东吴一苇间。

客路风波如蹈海,人心剑戟甚于山。

逢春回雁南应北,到海归潮去复还。

今是昨非浑一梦,庭柯园菊可怡颜。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miǎnzhìgānzhíjiāguīxiāng
sòng / cháiyuánbiāo

niángòngtuánluánfànglàngdōngwěijiān

fēngdǎohǎirénxīnjiànshènshān

féngchūnhuíyànnányìngběidàohǎiguīcháohái

jīnshìzuófēihúnmèngtíngyuányán

注释
五年:指时间。
不得:不能。
共团栾:团聚。
放浪:自由自在。
东吴:古代地区名,这里指江南一带。
一苇:一片苇叶,象征简朴生活。
客路:旅途。
风波:比喻困难或险境。
蹈海:踏浪而行,形容艰难。
人心:内心。
剑戟:比喻忧虑或困扰。
甚于山:比山还要强烈。
逢春:遇到春天。
回雁:北雁南飞。
归潮:潮水回归。
去复还:退去后又回来。
今是昨非:今非昔比,变化很大。
浑:全然。
一梦:一场梦。
庭柯:庭院中的树木。
园菊:园中的菊花。
怡颜:使脸色愉悦。
翻译
五年无法团聚,我在吴地独自漂泊。
旅途颠簸如同在海上航行,心中的忧虑比山还要重。
春天来时北雁南飞,潮水到海边又退又涨。
过去与现在都像一场梦,庭前的树木和园中的菊花能使我心情愉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柴元彪所作的《勉制干侄克家归乡》。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侄子离别五年后的深深思念和对归乡之路的关切。首句“五年不得共团栾”直接抒发了与亲人分离的长久之情,"放浪东吴一苇间"描绘出侄子独自漂泊的场景,暗示旅途的艰辛。

接下来的两句“客路风波如蹈海,人心剑戟甚于山”,运用比喻,将旅途中的困难比作大海的波涛汹涌,以及内心的焦虑比作利剑般尖锐,形象地展现了旅途的艰险和心境的复杂。

“逢春回雁南应北,到海归潮去复还”则借春天大雁南北迁徙和潮水涨落的自然现象,寓言人生的起伏不定,表达了对侄子归乡之路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今是昨非浑一梦,庭柯园菊可怡颜”以梦境结束,感慨过去的种种变迁如同一场梦,而眼前的庭前树木和园中菊花却能带来心灵的安慰,寄寓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生动,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亲人的牵挂和对生活的哲思。

作者介绍

柴元彪
朝代:宋

柴元彪,(约公元一二七零年前后在世)字炳中,号泽襢居士,江山人,柴望之徒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尝官察推。宋亡舆从兄望等四人隐居不仕,人称“柴氏四隐”。元彪工诗,著有袜线集,巳佚。今存柴氏四隐集,《四库总目》中。
猜你喜欢

与沈五官李提点饮酒席间作七首·其三

昔日曾闻李谪仙,饮酒一斗诗百篇。

感君慨赐无悭吝,贫衲何尝出口涎。

(0)

西江月.寄赠黄秀伯,调寄西江月

二一庐前春满,先生报道迁居。林花惨淡鸟欷歔。

似怨薄情轻去。不是薄情轻去,先生实被饥驱。

此閒老友赋邛须。他日能无还顾。

(0)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五十一

涅槃心,差别智。明之既难,会之不易。

如千手异执千目异顾元同一身,似万派争流百川竞注皆归一水。

差之毫釐,谬以千里。

(0)

颂古三十一首·其十八

猛虎深藏浅草窠,几回明月入烟萝。

顶门纵有金刚眼,未免当头蹉过他。

(0)

跋圆觉经

大虚圆满,妙觉混融。

如春化物,和而不同,力不在东风。

(0)

偈颂三十八首·其三十

烟濛濛,雨濛濛,芍药花开湿嫩红。

我今灌沐诸如来,人间天上起清风。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