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徐景物古愁人,薄宦扁舟更水滨。
不识浊醪倾北固,独随寒雨出西津。
连天风浪声兼厉,当路鼋鼍气亦振。
吾道屈伸非一日,世情未要责江神。
南徐景物古愁人,薄宦扁舟更水滨。
不识浊醪倾北固,独随寒雨出西津。
连天风浪声兼厉,当路鼋鼍气亦振。
吾道屈伸非一日,世情未要责江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的《将渡扬子风雨忽作》,描绘了南徐(今江苏镇江一带)的景致和诗人心中的愁绪。诗人以自己为薄宦,乘舟漂泊在水边,面对风雨突起的情景,他并未直接描述景色,而是通过感受和联想来表达情感。
首句“南徐景物古愁人”点出地点与诗人的心情,暗示历史沧桑与个人的孤寂。次句“薄宦扁舟更水滨”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漂泊身份。第三句“不识浊醪倾北固”,借酒浇愁,却只能独自面对北固山的景色,流露出无人共饮的孤独。
第四句“独随寒雨出西津”描绘了风雨中出行的场景,寒雨增添了凄凉气氛。第五句“连天风浪声兼厉”生动地刻画了风雨交加的自然威力,而“当路鼋鼍气亦振”则寓言式的表达了世事险恶,如鼋鼍般令人不安。
最后两句“吾道屈伸非一日,世情未要责江神”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人生起伏的感慨,认为自己的遭遇并非一日之故,不必过于责怪命运。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与写实相结合,展现了诗人面对风雨时的坚韧与无奈。
一闻茅屋数株梅,三径频成为我开。
剩有游蜂能掠蕊,寂无饥雀下行苔。
长吟共惜频惊落,久坐何妨晚始回。
为语清风莫轻扫,明朝更欲杖藜来。
篮舆轧轧度成阴,鹭起冲波鹊噪林。
当子倚阑成句警,政余拥褐坐檐深。
裴回更尽高楼览,空阔思收远壑音。
笑谢主人能命酒,不然寒甚不能吟。
夫子文章何所如,高处直命骚为奴。
世人共诵词人赋,不道雕虫羞壮夫。
儿时闻公芗林社,既见则喜已白须。
公亦与我自言志,笑谓此客向来无。
昨传得官隶王都,且复将试齐相壶。
岐江严湍浪饶舌,爱公愿公吾道扶。
今知谢事归悬车,食可无肉寒须襦。
再三问公近起居,复道今腴非昔癯。
君今好去相与娱,马牛宁得加我呼。
绝代幽居在空谷,市门三五方当垆。
平生人物论,自谓富阳秋。
满世多遗恨,相逢足破愁。
独怜金错罄,虚负木瓜投。
风节他年事,期君折槛游。
别时落落问山风,见日清霜鸣哑钟。
二谢有诗皆可诵,七言兼与见传宗。
举幡故异司隶救,右袒徒闻吕氏从。
君独凄凉能过我,逢迎敢作谬为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