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秋月,团团上林薮。
文士两三人,竟夕坐相守。
精光浮白空,谁见虾蟆丑。
觞酌杂歌吟,待得下高柳。
今年中秋月,辉辉入窗牖。
照我如有期,怪我尊无酒。
月是去年月,不复去年友。
人生如风花,聚散良不偶。
贤愚与贵贱,肉骨同一朽。
我今见明月,再拜复稽首。
侧闻古老言,此言岂虚有。
正秋三五满,万里绝纤垢。
玉兔捣神药,服之寿长久。
我无周生术,安得月在手。
天梯邈难攀,中扃欲成疚。
万方浩漫漫,月轮又西走。
去年中秋月,团团上林薮。
文士两三人,竟夕坐相守。
精光浮白空,谁见虾蟆丑。
觞酌杂歌吟,待得下高柳。
今年中秋月,辉辉入窗牖。
照我如有期,怪我尊无酒。
月是去年月,不复去年友。
人生如风花,聚散良不偶。
贤愚与贵贱,肉骨同一朽。
我今见明月,再拜复稽首。
侧闻古老言,此言岂虚有。
正秋三五满,万里绝纤垢。
玉兔捣神药,服之寿长久。
我无周生术,安得月在手。
天梯邈难攀,中扃欲成疚。
万方浩漫漫,月轮又西走。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马臻所作,名为《中秋见月》。诗中描绘了两次中秋佳节诗人对月亮的不同感受和思考。
首句“去年中秋月,团团上林薮。”描绘了去年中秋月圆时的情景,诗人仿佛置身于茂密的林薮之中,感受到月光的团团圆圆,充满了温馨与和谐。
接着,“文士两三人,竟夕坐相守。”描述了诗人与几位文人雅士共度良宵的画面,他们围坐一起,彻夜畅谈,享受着月光下的宁静与欢愉。
然而,“精光浮白空,谁见虾蟆丑。”诗人突然感叹,尽管月光皎洁,却无人能见月中的丑陋,暗示了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而忽视其背后的缺陷。
“今年中秋月,辉辉入窗牖。”转而描写今年中秋月光透过窗户,照亮了室内,诗人似乎感到月光与自己有着某种约定,但遗憾的是,他面前的酒杯却空空如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月是去年月,不复去年友。”诗人感慨,虽然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他身边的朋友却已不再是去年的那些人,时间的流逝让一切变得不同。
“人生如风花,聚散良不偶。”诗人将人生比作风中飘落的花朵,聚散无常,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感慨。
“贤愚与贵贱,肉骨同一朽。”诗人进一步探讨人生的本质,认为无论是贤者还是愚者,无论地位高低,最终都将归于尘土,生命的价值在于精神而非物质。
“我今见明月,再拜复稽首。”诗人面对明月,再次表达敬意,通过仪式性的动作,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宇宙真理的敬畏。
“侧闻古老言,此言岂虚有。”诗人引用古老的智慧,强调这些道理并非空穴来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正秋三五满,万里绝纤垢。”诗人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圆之时,万里无云,清朗明净,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清明。
“玉兔捣神药,服之寿长久。”这里借用神话传说,玉兔捣制长生不老的仙药,表达了对长寿与永恒的向往。
“我无周生术,安得月在手。”诗人自谦没有像周公那样的智慧,无法掌握月光,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渴望。
“天梯邈难攀,中扃欲成疚。”诗人感叹攀登天梯的艰难,以及内心深处的忧郁,反映了对人生道路的探索与内心的挣扎。
“万方浩漫漫,月轮又西走。”最后,诗人以广阔的天地为背景,描绘了月亮缓缓西行的景象,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友情、时间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元代文人的哲学思考和情感世界。
浅碧笼裳。印麝尘步屧,尚识秋娘。
共惊劫后,岁华渐老,游踪到处,偏近斜阳。
绣围锦绕湖山畔,似窥镜、重理新妆。胜故乡。
败垣废圃,难藉壶觞。芙蓉谩说宜霜。
恨化工未与,蝶粉蜂黄。
斗将春艳,万花避色,移归燕席,一水都香。
暮笳呜咽西风紧,送回棹、镫影飘凉。系寸肠。
更追旧日清狂。
和风春半展春时。官栅柳垂丝。
千秋吴会风流盛,想楼殿、高与云齐。
烽火屡经,苏台鹿走,斜月照荒陂。
无端幽恨聚双眉。地僻到人稀。
黄庭倦写青鸾瘦,露华渐小径苔滋。
佳约又乖,柔肠易断,空撚碧桃枝。
匀碧宫绡。甚花幡碎剪,未飐花梢。
雨催萍散聚,浪逐絮浮漂。教人垂泪替魂销。
瘦裙掩、如风前柳腰。沧波远,料此夜、佩环空到。
人好。春已老。天际楚云,休遣明蟾照。
弄玉邀欢,戍笳吹恨,都付芳心萦绕。
一寸眉山不胜颦,换巢鸾凤羞多少。
长相思,最难堪、十载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