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
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
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
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返回家乡后的平静生活情景。"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归来的官员在寒冷的季节里,以书为伴,孩子们围坐一旁,点燃灯火,在简陋的小草屋中继续学习和生活的情景。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表达了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专注学问的心境。
"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的“人家”指代普通百姓,不强调物质上的贫富,只是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最美好的是读书的声音。这不仅彰显出诗人对知识和学问的重视,也反映出了古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高洁标准。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简约的语言,传达了一种超脱物质欲望、崇尚精神生活的理念。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性,还折射出当时社会中知识分子对个人成就与精神境界的追求。
徐君江海人,雅有山林想。
远游赋幽寻,徘徊脱征鞅。
长揖虹桥仙,飘飘欲偕往。
牵舟溯岸回,著屐缘厓上。
万壑风泉渟,层岩土花长。
采鸾载玉笙,隐隐遗清响。
幻迹杳难穷,真源豁而敞。
永怀紫阳翁,怡然契心赏。
游目南屏山,逍遥税尘鞅。
清溪乱流涉,叠巘缘云上。
辉辉瀑泉落,隐隐天籁响。
荒涂理通塞,虚室静弘敞。
中有餐霞人,长聆御风想。
不乘缑岭鹤,还顾渔郎舫。
芝草甘若饴,雕胡大盈掌。
虽为颓龄驻,亦忌流光往。
永怀山中游,观化历清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