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乐既备,嘉荐既新。述先惟德,孝飨惟亲。
七献具举,五齐毕陈。锡兹祚福,于万斯春。
广乐既备,嘉荐既新。述先惟德,孝飨惟亲。
七献具举,五齐毕陈。锡兹祚福,于万斯春。
这首诗描绘的是古代中国皇家祭祀祖先时的盛大场景,通过对祭品、乐章和舞蹈的描述,展现了祭祀活动的隆重和庄严。从语言风格来看,这首诗应该出自唐朝或者更早的时代,其文辞典雅,结构严谨。
"广乐既备,嘉荐既新"两句,表明祭祀时音乐和祭品都已经准备就绪,而且都是新的、最好的。这里的“广乐”指的是各种乐器的集合,用来表现祭祀场合的盛大;而“嘉荐”则是指那些供奉给祖先的美食。
"述先惟德,孝飨惟亲"这两句强调了祭祀活动中对祖先功德的追念和孝顺之情。“述先”意味着回忆先人,“惟德”则是指尊崇他们的美德;“孝飨”即是用美食来表达孝心,“惟亲”则是专指对亲者(祖先)的敬奉。
"七献具举,五齐毕陈"中,“七献”可能指的是祭祀中的七次或七种不同的献礼仪式;“五齐”则可能是指不同类型的乐器演奏,共同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氛围。这些都表现了祭祀活动的周到和庄重。
"锡兹祚福,于万斯春"最后两句,表达了通过这样的祭祀活动可以获得上天的恩赐,得到长久的福祉,并且这种吉祥能够延续到未来无数个春天。这里“锡兹”指的是接受、承受,“祚福”即是上天所赐的福泽;“于万斯春”则意味着在无数个春天中都能享受到这些福祉。
整首诗通过对祭祀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中国皇家对于祖先崇拜的重视,以及这种活动所体现的文化和宗教意义。
南过三湘去,巴人此路偏。
谪居秋瘴里,归处夕阳边。
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
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
危言迁谪向江湖,放意云山道岂孤。
忠信平生心自许,吉凶何恤赋灵乌。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