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赴巴南书情寄故人》
《赴巴南书情寄故人》全文
唐 / 刘长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南过三湘去,巴人此路偏。

谪居秋瘴里,归处夕阳边。

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

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nánshūqíngrén
táng / liúchángqīng

nánguòsānxiāngrénpiān
zhéqiūzhàngguīchùyángbiān

zhídàotiānzàichóuróngjìnglián
cáishūshuílèishānrán

注释
南:向南。
过:穿越。
三湘:泛指湖南地区。
巴人:指巴蜀地区的人。
此路:这条路。
偏:偏远。
谪居:被贬谪居住。
秋瘴:秋季的瘴气,形容环境恶劣。
归处:归乡的地方。
夕阳边:夕阳西下之处。
直道:正直之道,指公正的行为。
天何在:表达对公正的追寻。
镜亦怜:镜子也显出怜悯之情。
裁书:写信。
诉:倾诉。
无泪可潸然:没有眼泪可以流下,极度悲伤。
翻译
向南穿越三湘大地,巴地的道路尤为偏远。
被贬谪居住在秋天的瘴气之地,归乡之路就在夕阳西下之处。
正直之道在哪里?连镜子都怜悯我愁苦的面容。
想写信向谁倾诉?却已无泪可流,心情悲凉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远方故土的怀念。开篇“南过三湘去,巴人此路偏”两句,诗人描绘自己行走在通往巴蜀的小径上,这条道路曲折而偏僻,表达了行旅中的孤独与寂寞。

接着,“谪居秋瘴里,归处夕阳边”两句,则写出了诗人被贬官居住在荒凉的秋瘴之地,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在这里,“秋瘴”指的是偏远的地方,而“夕阳边”则是诗人回家的方向,这里寄寓着诗人的归意和怀旧之情。

第三句“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诗人通过直接的问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不舍,“直道”意味着直接而真诚的心声,而“愁容”则是诗人的忧郁神态被镜子映照出来,更增添了一份哀艳之感。

最后两句“裁书欲谁诉, 无泪可潸然”,表达了诗人想要倾诉心中的不满和苦楚,但却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即使是眼泪也已耗尽,无法再为自己的悲伤而流泪。这两句通过“裁书”和“无泪可潸然”的描写,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整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在异乡漂泊中的情怀,以及他对美好事物和故土的无限留恋。

作者介绍
刘长卿

刘长卿
朝代:唐   字:文房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709—789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猜你喜欢

题石睿学士图

归来厩马踏堤沙,回首彤楼路渐赊。

遥想禁门金锁合,一庭月浸紫薇花。

(0)

奉赠柴墟储公

儒雅当年定可师,相留一醉亦心期。

宦情多暇诗频拟,秋兴堪悲菊未知。

病喜家儿能检药,静怜檐鸟不惊棋。

身应万仞青云上,沧海明珠几注思。

(0)

至前二日朝天宫习仪

绯袍玉佩过长安,紫府珠庭引百官。

一代威仪非汉蕝,三成气象是周坛。

城头暝色笼轻雾,树杪新阳破早寒。

闻道宫衣添一线,恩光请向衮龙看。

(0)

绝句

新笋抽林与屋齐,乱红飞过画阑西。

流莺不管春来去,半向绿阴深处啼。

(0)

积雨简嘉则

阴风吹宿雨,阴雾羃庭墀。

畏寒花委砌,避湿鸟分枝。

天暝非因夜,泥深不辨溪。

亲朋断来往,孤负黄流卮。

兀坐悄无聊,一赋愁霖诗。

诗成再三叹,四顾将寄谁。

为语云栖者,启户当知之。

(0)

饮酒

菊间被酒竹间行,待得云销看月明。

莫笑郎当鲍老态,已知倾倒曲生情。

丹枫叶落分溪色,黄鸟群鸣杂雨声。

晓起凭阑皦衣薄,秋风吹梦堕江城。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